哲学的意义是发现新力量,淘汰腐朽力量。哲学家的作用类似于股市的大鳄,他的言论都是用来抬轿的。
1.城邦代言人
BC624年-546年米利都派主张水本原,理论依据是观察尼罗河洪水退去,淤泥中有嫩芽和幼虫。推理:生命是水带来的,而不是神带来的。这是因为米利都城邦靠海洋贸易,要让贸易路上的各方城邦都把水推上神位,米利都作为水的子民,不应该受到侵害,给海上贸易抬轿。
BC580年—500毕达哥拉斯派主张数本原,万物皆数。理论依据是观察数的排列是和谐的、有序的,所以社会也应当有和谐的秩序。这是因为毕达哥拉斯派所在的意大利南部及西西里岛一带是希腊的殖民地,要把奴隶主的统治秩序神化成宇宙注定的,给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位抬轿。
BC544-BC483年赫拉克利特主张火本原,理论依据是观察生机勃勃、往复燃烧熄灭。推理:“战争是万有之父和万有之王”。这是因为赫拉克利特所在的爱琴海东岸,城邦往往在希波战争中当墙头草。要给对战争强权的屈服抬轿。
2.走向统一后的管理权争夺
BC460年-370德谟克利特主张原子论者,这是因为希波战争结束后,德谟克利特所在的色雷斯海滨,希望势力均衡,这样更好发展工商业。主张奴隶主MZ制,MZ制比贵族制优越。给奴隶主工商业者的利益抬轿。
BC469-BC399苏格拉底在雅典公民大会中担任过陪审官。主张真善美,而不是神或者本原,才是人类应该服从的对象。认为“至善就是知识”,他认为真正的知识就是从具体的道德行为中归纳引申出各种道德的普遍定义。这是因为从公民大会中选举出来,治理国家的人,不是神或者超自然力量。为公民治理国家的MZ制抬轿
同样,普罗泰戈拉认为“衡量万物的尺度是人”。也是同样目的。
在与斯巴达的战争中,雅典MZ制失利,BC399年,苏格拉底受审并被判死刑,学生柏拉图等逃亡出雅典。
BC427年—BC347柏拉图最终还是当了二五仔,为新兴的斯巴达共合制代言,柏拉图,认为人的一切知识都是由天赋而来,它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因此认识不是对世界物质的感受,而是对理念世界的回忆。教学目的是为了恢复人的固有知识。在《理想国》,应该由灵魂更高的人来治理国家。
MZ制所认为的善和赖以建立的基础是自由。完全不问一个人原来是干什么的,品行如何,只要他转而从政时声称自己对人民一片好心,就能得到尊敬和荣誉。不加区别地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
共合制所认为的善和赖以建立的基础是荣誉。斯巴达贵族,则是基于好胜与爱好荣誉,灵魂仅次于哲学家。
3.马其顿国家出现后的保皇
BC384-322亚里士多德是马其顿腓力二世的宫廷医师。他将政体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君主制、贵族制和MZ制,并指出每种政体的优缺点。他强调,理想的政体应当是以中产阶级为基础的混合政体,以确保社会的稳定与繁荣。他把理论科学和实践科学分开,强调观察与实证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与实验,打破了当时哲学以思辨为主的传统。
又是一个二五仔,为国王抬轿:
1.对治理国家更需要知识还是更需要实践能力这个问题,首创了实践科学这个提法,主张治理国家属于实践科学,该由谁来治理国家不要紧,关键是由实践来检验。对于柏拉图知识来自于灵魂,知识越多,灵魂越高贵,更被治理国家所需要,是彻底的推翻。
2.用君主制来给寡头制正名。柏拉图所定义的寡头制,寡头制所认为的善以及它所赖以建立的基础是财富,它常以“富户的利益为依归”,表现为公民在城邦中的治理权力由其财产的数目来决定,财产总数达不到规定资格的公民,将无法当选公职。而腓力二世是第一个以个人名义供养军队的寡头。
吾爱吾师,吾更真理,真理就是他的君主制。背叛不背叛老师其实不要紧,我爱吾师,吾更爱抬轿。
--
修改:muchard FROM 115.171.49.*
FROM 115.171.49.*
![单击此查看原图](//static.mysmth.net/nForum/att/Philosophy/27192/3311/midd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