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闪耀的年代
民国甚至更早时期(1840年之后)的作品,小说、诗歌、散文等等,还有那个时代的人
和事对我有一种特别的吸引力。在他们身上似乎可以说有一种共同共有的气质,这种气
质是那个时代的人们所特有的,是一种集体现象。这种气质当然是那个时代赋予给他们
的,而且由于那个时代的渐渐远去,这种气质,或者说他们的群体形象在后人心中越发
唤起了一种奇异、进而是渴慕的感觉。(2006)
读穆旦
将穆旦的诗作与同时代以及稍早一些诗人们(他们还沉迷于被其他诗人们写过的题材、
使用过的技巧)的作品相比,穆旦是杰出的,正如王佐良评价的那样:“在别的中国诗
人是模糊而像羽毛样轻的地方,他确实,而且几乎是拍着桌子说话。在普遍的单薄之中
,他的组织和联想的丰富有点近乎冒犯别人了……”
我喜欢穆旦的两句诗——
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
鲜明地体现出了现代诗歌的特征:简单、直接、深刻;在极少量的词句里将自己的体验
爆炸性地表现了出来。这样的句子已经不能用修辞来解释了,它们不是比喻,也不是象
征,不是想象力,也不是联想,它们是创造力的体现。
冯至:夜的芦苇蒸发着浓郁的情热
冯至的诗如空山流水;其心智以及情感的成熟,令人赞叹:从容、节制而又热烈;诗中
想象力的运用,精巧、得当,不矫情、不勉强。冯至对歌德推崇备至,反对空洞的话(
冯至写有《空洞的话》一文);他对诗艺有一个很形象的解说:“从一片泛滥无形的水
里,取水人取来椭圆的一瓶”。不过,冯至的诗,很像欧洲19世纪那些抒情诗人的作品
。
--
修改:reims FROM 124.200.186.*
FROM 124.20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