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典诗词鉴赏版面(@newsmth)看到一个帖子名为“闲话现代诗的消亡”,就转到诗
歌版了,computec回复说:“本来呢,我看这标题以为在批判,进来一看,什么呀!拼
命吹民国,一点意思都没有...”。
确实。原帖作者Opendoor说新诗是出道即巅峰。事实上,民国的新诗水平不高的,除了
穆旦。我认为民国新诗的诗人们其主要贡献是对域外诗歌的译介。1949年以后的诗人,
可能更多的人会想到伤痕一派,顾城、海子、北岛等人;这些诗人都已经是过去式了,
也不能代表当下新诗的水准。当然北岛在欧美名气不小。
但是呢,重要的不是观点。重要的是,这个话题需要从诗歌史、文学史的角度去看,这
需要一个思维的转向。我就记得多年前水木上有人说钱钟书的《中国诗与中国画》一书
不好,当时我就回复他:钱钟书是在从历史的维度去思考,如果你不能理解这个维度,
就不能和钱钟书对话。这个维度的思考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才会形成沉淀与真正的交流
,否则就是无意义的争吵。
opendoor的某些说法我是很赞赏的,比如他说:现代诗没有死。情动于中而发于言,所
以呀有人在,有情感,诗歌就会一直存在。关于中国当下的新诗,Opendoor提及了台湾
的诗歌以及王小妮;opendoor还特别说:现在没有诗,只有会断句的散文作者;现代诗
没有死,只是融入人们生活的日常了...我就不直接反驳Opendoor同学了,因为我觉得他
可能对当下的诗人群体也缺乏了解。我只是说说我自己的一些看法;另外前几年也认识
了几位诗人朋友,观感也一并罗列下。
我最早写诗是在1997年,当时读了T.S.艾略特和意大利隐逸派诗歌之后,就尝试写了几
首。2002年我又回到清华园读研,就在水木以及一塌糊涂BBS诗歌版上发帖。写诗的习惯
就一直持续到现在了,中间也有间断。2018年的时候,我发起搞了一个“天天诗歌奖”
的小程序(现已更名为“天天ART”),就机缘巧合认识了一些诗人朋友。
其实现在写诗的人很多,无论是旧体,还是自由体的新诗。写旧体有字数、韵律限制,
既是束缚也是一种依托。而新诗看似无韵、自由,谁都能写;但其实同样是有一个一个
门槛去跨越的。口水诗只能偶尔为之,嬉笑一下;那是一种原初的散漫状态,不要以为
那就是新诗了。新诗也有众多的经典范式,像华兹华斯的自然诗,里尔克的静物诗。新
诗讲究技术,意象、意境、情景交融这些都只是中学语文课本的说法;严格来说,新诗
写作讲究气韵,内在的转折,进而是诗意的空间。好的新诗,会突破一般的修辞范畴;
而是侧重于隐喻、象征、通感,因为这些手法更能直接传达个人的体验。但是修辞是需
要慎用、少用的。
现在的新诗生态,大概分为高校和体制内和民间诗人。前者,比如于坚在云南、伊沙在
陕西、多多在海南、肖水在复旦,臧棣在北大,等等吧,都成为高校老师了;有的高校
也建有诗歌研究中心。在他们的影响下,也产生了一些很年轻的优秀诗人,比如河南的
赵浩、江西的薇云。另外,北大的胡续冬去年因病去世,他和我同年。
特别地,还有湖北江汉大学研究中心的刘洁珉老师。刘洁珉老师是工科专业出身,我个
人认为他的诗歌水平以及他对两岸三地新诗的编选工作,都是一流的。我本人也曾有幸
和刘洁珉老师谋面一次,当时在场的还有夜鱼和盛艳,她们两位都是非常出色的诗人。
还有所谓的八大诗刊,都应该是事业单位吧;我是觉得他们水平不怎么样,不过它们似
乎也应该算是某种核心期刊,在八大诗刊上有作品发表也是可以写进简历的。
体制外写诗的人很多,各种职业都有;也大多都建有形形色色的公众号。我认识的优秀
诗人有柴观保(飞行员)、崔柏(目前在美国某高校工作)、沈慢(一位上海的女诗人
);还有湖北的魏荣冰和贵州的洛飞(胡镜波),他们两位还都是公务员,从事扶贫工
作。
我自己交友不多,也不太擅长交际;不敢说国内的出色诗人就是上述几位。我其实买过
很多当代诗人的作品,几十本吧,像柏桦、翟永明、肖开愚等等。
余秀华现在名气很大呀。她首先是一个湖北诗人。湖北可是现在的诗歌大省,潜江、荆
州诗人都很多。在潜江还有一个小龙虾国际诗歌节;而诗刊曾经和某白酒品牌合作搞过
一个诗歌节,略微替诗歌感到一丝尴尬。
和小说、电影相比,新诗是要萧索一些;如果说前者是热带森林,新诗就是大西北的戈
壁滩;但戈壁滩不是完全的荒漠,也自有风景。虽说不少诗人也做微商卖货,但是靠写
诗挣钱是最不靠谱的,所以也是最纯粹的。当然即使是诗人,也不能卖假冒伪劣,或者
替不法商人做广告啦。
中国的新诗是一个新生文体,也就是100年的时间;其成就反而可以说很卓越。欧美的现
代诗状态和国内也差不多,诗人们有的在高校,有的则是从事各种职业;反正想靠写诗
吃饭是不现实的。对了,王敖是在美国呀,他应该对美国诗歌现状是很了解的。
中国的新诗还没有得诺奖的。这个事情可以多维度去看。首先,诗歌确实是不可翻译的
,旧体不可翻译,新诗也有不可翻译的一面。诗歌的微妙之处在翻译中很难留存;通过
一些英语诗歌的中文译文就可以发现这一点。当然有人不同意这个看法,比如西川就认
为通过翻译才能看出一首诗的优劣,说得还很有道理。再者,我个人并不认为欧美20世
纪的现代诗歌有多好,普遍地晦涩抑郁分裂,最起码对于读者而言是没有益处,以前是
过于仰视他们了。这是现代诗歌的一个普遍问题,和古典作品相比。
现代诗歌有其先锋性;只有在写作中才能去体验这种先锋性,同时也是隐秘而孤独的。
这一点和现代艺术很类似。但是呢,现代诗歌有的可读性差,缺乏读者;这个问题有点
复杂,也许和诗歌写作技艺有关,也与诗歌没有能切入时代的主题有关。
opendoor的帖子发在古典诗词鉴赏版面上;其实新诗作者转向古典诗词早已是一个潮流
了。无论是写旧体还是新诗,都需要去面向中国的古典诗歌。最后,推荐下宇文所安的
著作,他主编的《剑桥中国文学史》是一部杰作,可以颠覆不少对于古典诗词的流行看
法;他对于唐诗宋词的专著也值得一读。
--
FROM 120.244.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