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想一上来就有功率送,而且有能力多送,那么,第一个特高压交流试验工程选在大电源基地往电压支撑较强的工业发达区域送电就是了。那样可以多送,利用率也高。
除了上面的情况,初期的特高压输电线路的输电能力主要受制于系统稳定性的限制。
由于特高压交流电网建成后,电网潮流可根据系统各地的需要,在广域大范围内灵活调整变化。而且发展到后来,其远距离输电的能力也不弱,因此,本来是想让特高压交、直流输电工程协调发展的,但后来由于特高压交流的发展被打压,在这一层面,变成强直弱交了。
实际上,随着特高压大直流工程越来越多,而且单回线路输电容量也非常大,结果因交流系统太弱,有些时段一些直流输电线路也不敢满载了。这样发展下去,在受端交流系统严重缺电时,运行人员也不敢让直流满载将电力送过来。
川渝电网真的不宜与华中主网用交流联网吗?弱联有动态稳定隐患,那如果让川渝与华中主网形成强大的特高压交流电网呢? 那样的特高压电网,其远距离输电能力既强大又能适应潮流灵活多变的需求,当初我们就是这么规划的。
【 在 beanpole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担心稳定性问题,才在远低于4500kkW来运行的吗?
: 试验的时候,拼命给一条线路挤功率的时候,跑到了多少功率?
:
--
修改:Yanght56 FROM 111.197.237.*
FROM 111.197.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