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新初一还认真做历史、地理作业吗?
对题意的理解产生错误,这不是数学问题,是语文阅读理解问题。但其实也不是语文阅读理解问题,而是人生阅历问题。但其实还不是人生阅历问题,可能是世界观的问题。我们的一些出题者,不敢或不能给孩子出真正的难题鼓励他们去挑战,所以只能用成年人的心机挖一些大坑,让一些孩子掉进去,从来拉开分数档次。。。
我个人是不太建议过早训练孩子适应成人的这个世界的,所以我引导配合孩子尝试竞赛的初衷就是为了能避免这些无效的打击孩子学习热情的但又是普遍的招数。我看到不少的孩子有很好的底子,但淹没在这个里面,好可惜啊
【 在 scubawh 的大作中提到: 】
: 学校数学有周测、月测,我娃每次都错简单题,昨天得知又错了,下滑到班排第3,如果题目难度大一点,错了也会是第1.
: 每次错的都是简单题,都是对题意的理解产生错误,用的是12中的卷。
: 小娃小学3年级之前就同样的错误,印象之中1-3年级校内数学几乎没拿过满分的,而高思的年度奥数测试却拿了线上及线下全满分,4年级之后,校内数学绝大多数才满分,偶尔还是会犯题意解读错误。
: ...................
--
FROM 123.119.182.*
我觉得数学物理这些学科的本质,就是要尽量避免这些歧义的。那如果还要用这一类来考察数学的水平,那么别说创新了,连知识学习方面都会形成障碍。
你小娃错的那些简单题,我觉得比我孩子这种比如加号看成减号,1+1能写成3这种,好解决。但家长要掌握好度,用力过猛了,可能会阻碍到孩子理科方面的学习
【 在 scubawh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认为是逻辑思路习惯性选择的问题,例如针对某种对象的理解,90%按通识,10%有另外的解读(但逻辑也是通的)。小学我就反复对娃说过了,对题意的理解有分歧,无法确定时要问老师,学校有通用的理解规则,要总结记下来。
: 社会上也存在这种问题,例如外交部发言人爱说的“相向而行”,我初始第一理解就是相对逆方向而行,其实是相同方向而行。这就是一个语言规范的问题了。另外有一部分是可以有不同解读的,就要按学校规则记忆了。一般大考会规避这类问题的出现。
--
FROM 123.119.182.*
看来孩子的满分压力还是不小的。学了高难度的孩子,基本都会低难度范围内出现些错误,这个印象以前讨论过?打个比方欧式几何中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但是非欧几何中就不是了,在两种状态中切换是要消耗时间的。我觉得如果就是丢几分的话,还是要保持速度,不然越到高年级就会觉得吃力了
【 在 scubawh 的大作中提到: 】
: 又看了一遍回复,孩子确实在奥数学习的时候,好像很少出现对题意的理解错误,而校内频频出现。
: 小学4年级以后校内数学满分,也是控制意识去改正理解偏差而取得的,代价是速度降低了。
: 我强调了速度的重要性,即使偶尔做错也不能降速度。但娃想拿满分,速度还是降了,以前是不到一半时间做完,后来总是提前20分钟做完,不知是小娃故意控制的这个提前量?还是巧合?
--
FROM 123.119.182.*
遇到这种给孩子指出来纠正就好了,或者进一步讨论一下他怎么思考的,为什么会这样思考看看是不是有道理
【 在 scubawh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一直是宽容的,就是提醒孩子自己总结错误原因。昨天得知又错了,思考是不是其他问题,就详细让娃妈看错题,娃妈说是简单题理解题意错误。
:
--
FROM 123.119.182.*
是的,学校的环境会越来越促使孩子要拿满分,尤其你们那样的学校和班型。所以家里就要注意别再加码了
至于最终比较的是语文一说,那是指对前几百名这个群体而言的,因为这个群体其它基本都是满分实力,也就是临场会因为各种原因丢那么几分,就看语文了。对绝大多数的孩子来说,数理化绝对都能起到劝退区分的作用
【 在 scubawh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前版上讨论过考试区分度的问题,出现太多满分造成了太多人去无意义的卷。
: 以前我让孩子自己总结失分原因,同时也 意识到满分压力是有害的,也强调没必要满分,但环境促使孩子自带压力,他自己就想满分。
: 而语文写作从没有拿过满分,所以语文是没拿过满分的,他就认了,把客观题做好就行。
: ...................
--
FROM 123.119.182.*
看到你这段说两句。你们初中想参加预赛估计够呛,一是名额问题,二是学校环境问题
高中想办法去西城或海淀头部学校吧如果还想试试预赛的话
【 在 scubawh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预赛还想能通过呢?
: 已经转向校内了,娃基本校内就完成了数学及小科作业,回家后就是语文及(或)英语作业 ,这两科就做得很晚,做到11点之后的还有很多人,因为不少人已经开始吐槽了。
: 学校这两科作业量很大,但除了月考,平时又不安排考试。
: ...................
--
FROM 123.119.182.*
那这个就要求孩子和家长特别有毅力才行了,因为属于自学且基本没有外部支撑也没有对比了
【 在 scubawh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我们就不参赛了,如果校内调整过来的话,我们只把这个做为拓展的水平目标,而不参加比赛了。
--
FROM 123.119.182.*
你这个考虑对小学阶段的孩子是有效的,他基本上也会按照你这个安排去做。
但是初中了,首先你大概也看到了,他时间上就不可能保证你这种课外的安排了,应付学校的已经足够消耗精力。另外,除非孩子特别听话还能听从家长的要求,家长几乎很难对他学习上有过细的安排了。别说你们这种要完全靠着自学的,就是那种学校里有充沛的资源,虽然不是竞赛主力但可以跟着一起那种,也很少有孩子能坚持下去。但我是希望你们能按照你这个设定坚持住的,不然孩子有些可惜了。
【 在 scubawh 的大作中提到: 】
: 本来也没有实际意义,某方面我也是给娃画饼,维持娃能有动力学得更好一点。
: 我最原始的目的是希望尽量提升娃的思维能力,通过初中平几的一段学习并短期刷了一点题(主要是配合学习的,还未刷小蓝本的几何部分),发现平几是能体现娃的思维局限性节点的,而且和代数的思维节点是想通的,通过学习,娃能缓慢打开思维节点,即学习是有效的,前期天赋有偏差但唯天赋论就太偏执片面了。学完高中数学后,巩固一下之后,回过头来还是要把初中小蓝本的几何部分刷掉(虽然对高考无用)。
--
FROM 123.119.182.*
这个一般学校要到高中才有资格吧,初中参赛需要某种特殊的可能才可以
【 在 scubawh 的大作中提到: 】
: 参加高联预赛也算一个目标引领,没有这个目标形式,能否坚持也确实难说了。
--
FROM 123.119.182.*
这个补齐短板的思路对一些数理比较强的男孩子来说,是蛮残酷的经历。因为其实差的那几分并不是知识没掌握牢或者掌握好,那几乎可以说就是通过大量重复性训练提高仔细度的事情,语文就是程式化作文和阅读理解的事情,用大量的时间做这些事情,对大学以后的专业学习没什么助益的。记得我们那时候高二期末统考在还没有开启复习的情况下,能进入前100左右,但高考时就掉到了前几百的位置。这中间带来的差距就说明通过一年的复习可以带来的变化。
【 在 scubawh 的大作中提到: 】
: 因为我们不是真正的想竞赛,所以不会考虑去折腾。
: 补齐短板是我们的基本追求,但不会太急着去补齐,会给一个较长的时间段。
: 而长板总想试试娃能走到哪一步?现阶段是只要给时间学,还是都能学的,并不是简单地预习,是能拓展的。
--
FROM 123.119.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