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Re: 从县城整体来看高考成绩其实90%以上是外部因素影响
那可能不是高分。。。
可能是因为那会儿大家一样穷。
【 在 zts 的大作中提到: 】
: 从我高中读书县城整体高考成绩来看,其实90%以上都是外部因素影响,对个人来看那就只能看个人造化。
: 我们县城全国贫困县,现在没通火车。但是从78年恢复高考后大概十年期间,每年能出5-10个清华北大级别高分选手,高考上线人数在整个地级市排名也是名列前茅,算整个市里高考强县,以至于我们父辈认为县城教育水平高。结果到了90年代,高考成绩一落千丈,高分选手凤毛麟角,应
: 旄呖忌舷呷耸本缂跎俚街挥幸郧叭耸1/3,市里排名也成为倒数。名额都被省里其他教育高地的地方抢占了。
: ...................
--
FROM 123.116.159.*
假设不用高考选拔,用别的方式,综合评价,自主招生,竞赛成绩,校测,或者摇号,或者考体育、不考文化课,对你们县城的娃们就能更公平?
说高考公平,只是说在所有大家能想到的选拔方案里,高考相对来说最公平。
【 在 zts 的大作中提到: 】
: 从我高中读书县城整体高考成绩来看,其实90%以上都是外部因素影响,对个人来看那就只能看个人造化。
: 我们县城全国贫困县,现在没通火车。但是从78年恢复高考后大概十年期间,每年能出5-10个清华北大级别高分选手,高考上线人数在整个地级市排名也是名列前茅,算整个市里高考强县,以至于我们父辈认为县城教育水平高。结果到了90年代,高考成绩一落千丈,高分选手凤毛麟角,应届高考上线人数急剧减少到只有以前人数的1/3,市里排名也成为倒数。名额都被省里其他教育高地的地方抢占了。
: 其实原因很简单,恢复高考的时候,那时好多知识分子在我们那小县城下放下乡,虽然教育质量不敢说咋样,但是农村孩子也能上高中,所以基础教育水平基本和外面大城市差别不大。后来这些好老师纷纷调回市里省里,本科生毕业也不愿意回我们县城,到我们那时,整个老师基本青黄不接,全靠学生自己自学琢磨。我们那几年高考也老改革,县城信息落后,根本跟不上节奏,加上校长的管理也越来越差,成绩就越来越差。其实学生内部环境根本没啥变化,短短十年成绩确千差万别。所以大家一直说高考公平,我一直不咋赞成的。
--
FROM 222.131.207.*
意思是后来没有好老师了对吧
这确实是很大的影响
--
FROM 142.179.74.*
除了最后一句话不赞成,其它说得基本真相了
【 在 zts 的大作中提到: 】
: 从我高中读书县城整体高考成绩来看,其实90%以上都是外部因素影响,对个人来看那就只能看个人造化。
: 我们县城全国贫困县,现在没通火车。但是从78年恢复高考后大概十年期间,每年能出5-10个清华北大级别高分选手,高考上线人数在整个地级市排名也是名列前茅,算整个市里高考强县,以至于我们父辈认为县城教育水平高。结果到了90年代,高考成绩一落千丈,高分选手凤毛麟角,应届高考上线人数急剧减少到只有以前人数的1/3,市里排名也成为倒数。名额都被省里其他教育高地的地方抢占了。
: 其实原因很简单,恢复高考的时候,那时好多知识分子在我们那小县城下放下乡,虽然教育质量不敢说咋样,但是农村孩子也能上高中,所以基础教育水平基本和外面大城市差别不大。后来这些好老师纷纷调回市里省里,本科生毕业也不愿意回我们县城,到我们那时,整个老师基本青黄不接,全靠学生自己自学琢磨。我们那几年高考也老改革,县城信息落后,根本跟不上节奏,加上校长的管理也越来越差,成绩就越来越差。其实学生内部环境根本没啥变化,短短十年成绩确千差万别。所以大家一直说高考公平,我一直不咋赞成的。
--
FROM 123.121.183.*
我们那时高考经常改革,一下子考四组四门,一下子考文理7门6门分科,一下子又换成理综文综,省城中学知道改革方向,把握改革方向题型,我们那里老师还拿着80年代老题跟我们高考模拟。
【 在 tokilltime 的大作中提到: 】
: 意思是后来没有好老师了对吧
: 这确实是很大的影响
--
修改:zts FROM 223.72.89.*
FROM 223.72.89.*
还有一个因素是现在小地方即使出了好老师,会很快就被挖走
【 在 zts 的大作中提到: 】
: 从我高中读书县城整体高考成绩来看,其实90%以上都是外部因素影响,对个人来看那就只能看个人造化。我们县城全国贫困县,现在 ...
--
FROM 123.123.103.*
所以觉得俺们村的预科录取这条路
还蛮有意思
重校内名次,具体分数只是参考
任何一个具体环境
能明显超出本地教育水平的
是学生本人有真货
【 在 zts 的大作中提到: 】
: 从我高中读书县城整体高考成绩来看,其实90%以上都是外部因素影响,对个人来看那就只能看个人造化。我们县城全国贫困县,现在 ...
--
FROM 92.92.129.*
80年代初,北京44中学,西城三里河那个,高考清北成绩曾经到过北京市第5名。
--
FROM 123.122.166.*
高考成绩和师资及教学管理情况关系极大。
老家几十万人的县级市,2000年前,大多数年份都出不了1个清华北大生,那个年代先填志愿后出分,清北还是比较容易考上的。90年代中期1中换了校长后,狠抓教学和管理,县里其他中学口碑好一些的老师(虽然水平都还是很差劲)都往1中调,之后高考成绩一路上升。现在差不多每年清北稳定在10人+,省前20经常有不止1个,多次入选清华北大优质生源基地校。
【 在 zts 的大作中提到: 】
: 从我高中读书县城整体高考成绩来看,其实90%以上都是外部因素影响,对个人来看那就只能看个人造化。
: 我们县城全国贫困县,现在没通火车。但是从78年恢复高考后大概十年期间,每年能出5-10个清华北大级别高分选手,高考上线人数在整个地级市排名也是名列前茅,算整个市里高考强县,以至于我们父辈认为县城教育水平高。结果到了90年代,高考成绩一落千丈,高分选手凤毛麟角,应届高考上线人数急剧减少到只有以前人数的1/3,市里排名也成为倒数。名额都被省里其他教育高地的地方抢占了。
: 其实原因很简单,恢复高考的时候,那时好多知识分子在我们那小县城下放下乡,虽然教育质量不敢说咋样,但是农村孩子也能上高中,所以基础教育水平基本和外面大城市差别不大。后来这些好老师纷纷调回市里省里,本科生毕业也不愿意回我们县城,到我们那时,整个老师基本青黄不接,全靠学生自己自学琢磨。我们那几年高考也老改革,县城信息落后,根本跟不上节奏,加上校长的管理也越来越差,成绩就越来越差。其实学生内部环境根本没啥变化,短短十年成绩确千差万别。所以大家一直说高考公平,我一直不咋赞成的。
--
修改:haole99 FROM 166.111.152.*
FROM 166.111.152.*
对于大几十万人口的县城,人口规模是足够考出清北生的,影响最大的就两个因素:
1,有一所好的中学,教师质量较好;
2,县城头部生源不流失。
实例:
1,我原籍老家县城,我高中时代每年三两个清北吧,每况愈下,逐渐难出清北。后来县城并入市改区,但有个条件,学区更严格了,原市重不得招生本区的学生,所以本区的头部生源被锁住,24年高考本区(原县城)重高有8人达到清北线,实去4人,另4人它投(说明更看重专业选择了)。
2,24年cmo,意外发现高安中学竟然有2人进国集,高安是县级市,山区,几十万人口较封闭,看了下简介,学校老师有竞赛教学能力,较好的师资+学生不外流,结果就产生了头部生。
【 在 zts 的大作中提到: 】
: 从我高中读书县城整体高考成绩来看,其实90%以上都是外部因素影响,对个人来看那就只能看个人造化。
: 我们县城全国贫困县,现在没通火车。但是从78年恢复高考后大概十年期间,每年能出5-10个清华北大级别高分选手,高考上线人数在整个地级市排名也是名列前茅,算整个市里高考强县,以至于我们父辈认为县城教育水平高。结果到了90年代,高考成绩一落千丈,高分选手凤毛麟角,应届高考上线人数急剧减少到只有以前人数的1/3,市里排名也成为倒数。名额都被省里其他教育高地的地方抢占了。
: 其实原因很简单,恢复高考的时候,那时好多知识分子在我们那小县城下放下乡,虽然教育质量不敢说咋样,但是农村孩子也能上高中,所以基础教育水平基本和外面大城市差别不大。后来这些好老师纷纷调回市里省里,本科生毕业也不愿意回我们县城,到我们那时,整个老师基本青黄不接,全靠学生自己自学琢磨。我们那几年高考也老改革,县城信息落后,根本跟不上节奏,加上校长的管理也越来越差,成绩就越来越差。其实学生内部环境根本没啥变化,短短十年成绩确千差万别。所以大家一直说高考公平,我一直不咋赞成的。
--
FROM 221.223.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