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问个物理动滑轮的问题吧
娃早上问我,如果一个重物挂好几个动滑轮,这里N怎么算? 可能老师给了一个公式,F拉=G物/N, 娃尝试把公式应用到这个新的场景里。
这里不讨论问题的答案,想讨论一下物理的学习方法。根据老师讲的简单的一个动滑轮的公式,怎么能够得到计算多个动滑轮的公式? 学霸是怎么自动习得这个问题的答案的?
直觉觉得,物理领域的知识扩展,和数学领域的知识扩展模式很不一样,但又说不不清楚哪里不一样。
--
FROM 111.199.108.*
N是动滑轮这个“点”出来多少条线吧。
--
FROM 202.108.199.*
是的,N对应的线的个数。
这里的问题是,学霸怎么自动的习得更复杂场景下(多个滑轮)计算N的能力的
【 在 weiminglake 的大作中提到: 】
: N是动滑轮这个“点”出来多少条线吧。
--
FROM 111.199.108.*
同绳同力。
【 在 wfunny (wfunny)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的,N对应的线的个数。
:
: 这里的问题是,学霸怎么自动的习得更复杂场景下(多个滑轮)计算N的能力的
: 【 在 weiminglake 的大作中提到: 】
--
FROM 123.120.171.*
先确定哪些是动滑轮,再把每个动滑轮上的线条相加即可了吧。还有其他思路?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在 wfunny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的,N对应的线的个数。
:
: 这里的问题是,学霸怎么自动的习得更复杂场景下(多个滑轮)计算N的能力的
--
FROM 223.104.3.*
其实,我理解娃为啥会问这个问题。
老师结合常规动滑轮给了一个公式,娃记住了这个场景和公式。但现在场景切换到了新的场景,多个动滑轮,娃不清楚公式是不是会有变化?
【 在 weiminglake 的大作中提到: 】
: 先确定哪些是动滑轮,再把每个动滑轮上的线条相加即可了吧。还有其他思路?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223.104.41.*
不能背啊,要理解就得进行受力分析,找几个比较有典型的例子跟孩子一起进行受力分析,搞懂了自然就明白这个公式的由来了。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在 wfunny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我理解娃为啥会问这个问题。
:
: 老师结合常规动滑轮给了一个公式,娃记住了这个场景和公式。但现在场景切换到了新的场景,多个动滑轮,娃不清楚公式是不是会有变化?
--
FROM 117.133.68.*
当年我们学的时候就是背套路,背公式,题目不会太复杂,都能解决。以现在的眼光看就是受力分析,非常简单。所以主要取决于题目的扩展空间,似乎现在初中就那几个题型,滑轮顶多到两个,背一背无所谓。主要看中考题关于滑轮的都怎么考的,我记得除了受力分析,还有什么效率。其实就算现在受力分析不会,以后也会会的,但不会考了。
【 在 wfunny 的大作中提到: 】
: 娃早上问我,如果一个重物挂好几个动滑轮,这里N怎么算? 可能老师给了一个公式,F拉=G物/N, 娃尝试把公式应用到这个新的场景里。
: 这里不讨论问题的答案,想讨论一下物理的学习方法。根据老师讲的简单的一个动滑轮的公式,怎么能够得到计算多个动滑轮的公式? 学霸是怎么自动习得这个问题的答案的?
: 直觉觉得,物理领域的知识扩展,和数学领域的知识扩展模式很不一样,但又说不不清楚哪里不一样。
: ...................
--
FROM 114.246.238.*
嗯,娃就背个公式,没有理解公式是怎么来的。所以,当情景改变之后,就有困惑啦。
物理的概念多,公式也多,老师很难深入讲解,学渣娃不能深刻理解公式,也就很难应对新场景。数学的公式要少很多,一般老师也会深入讲解,辅助作业练习,类似的问题在娃这里不明显。
【 在 weiminglake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能背啊,要理解就得进行受力分析,找几个比较有典型的例子跟孩子一起进行受力分析,搞懂了自然就明白这个公式的由来了。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111.199.108.*
物理背套路,背公式,辅助大量练习,可能也可以提高成绩。但背套路很难学的很好,且高中成绩很可能滑铁卢。
哎,以后还得多辅导娃物理
【 在 eldersubhuti 的大作到: 】
: 当年我们学的时候就是背套路,背公式,题目不会太复杂,都能解决。以现在的眼光看就是受力分析,非常简单。所以主要取决于题目的扩展空间,似乎现在初中就那几个题型,滑轮顶多到两个,背一背无所谓。主要看中考题关于滑轮的都怎么考的,我记得除了受力分析,还有什么效率。其实就算现在受力分析不会,以后也会会的,但不会考了。
--
FROM 111.199.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