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讨论一个初二物理题
我们学校上次考试,用的是以前的原题,然后呢老师把原题中的数字稍微改了一下,然后一大批孩子答案就错了。。。哈哈。
【 在 eldersubhuti 的大作中提到: 】
: 他估计买的是劣质习题集,把人家的答案抄过来,题目抄错了
--
FROM 202.108.199.*
老给自己找麻烦。你说的两种情况,就做功而言没有任何区别,纯属跑偏。
【 在 sophiel 的大作中提到: 】
:
: 如图,大家觉得这个竖直拉动的过程中。棍的运动情况是哪种?
: 第一种:a点不动,b等于围绕a圆心转了1/4圈,到达a头顶,然后整棍被竖直拉起,这样考虑,第3问就可以用杠杆原理,a是支点,重力*重力力臂=拉力*力臂也就是棍长
:
: 第二种:b点运动轨迹始终竖直向上,a会先向右运动,到达b下面后,整棍被拉起。这样第3问,就没有不动的点作为支点,无杠杆,求不了重心
#发自zSMTH@HD1900
--
FROM 223.72.85.164
有区别的,题目里没有说光滑地面,如果在地面上滑动,会有摩檫力做功的。
【 在 Samstag 的大作中提到: 】
: 老给自己找麻烦。你说的两种情况,就做功而言没有任何区别,纯属跑偏。
:
: #发自zSMTH@HD1900
--
FROM 125.33.201.*
如果有摩擦力做功那么右图很难是直线了。
【 在 ahu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区别的,题目里没有说光滑地面,如果在地面上滑动,会有摩檫力做功的。
:
--
FROM 202.108.199.*
不不,这更是给自己找麻烦了。把物理学透彻的人能分辨出什么地方不该钻牛角尖。以为自己想的很周到,把原本清晰的物理模型弄出各种未知因素,把原本能算的题弄得没法算,这反而是对物理的一知半解。这会儿考虑摩擦力,再过会儿说不定又琢磨金属棒是不是上下一边粗。金属棒直的还是弯的是不是也该琢磨一下……
【 在 ahu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 有区别的,题目里没有说光滑地面,如果在地面上滑动,会有摩檫力做功的。
:
: 【 在 Samstag 的大作中提到: 】
: : 老给自己找麻烦。你说的两种情况,就做功而言没有任何区别,纯属跑偏。
#发自zSMTH@HD1900
--
FROM 223.72.85.164
不好意思,我看串了答案,是3焦/5牛=0.6米,谢谢
【 在 they 的大作中提到: 】
: 0.72是咋算出来的?
--
FROM 111.192.98.*
不能为了做题,把最基本的运动轨迹,分析错啊,即使一道题撞对了答案,还是有问题的。比如这道题,用做功分析挺对,但标答用的杠杆来分析第3问,感觉就不对,因为根本就没有不动的支点,哪来杠杆
【 在 Samstag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不,这更是给自己找麻烦了。把物理学透彻的人能分辨出什么地方不该钻牛角尖。以为自己想的很周到,把原本清晰的物理模型弄出各种未知因素,把原本能算的题弄得没法算,这反而是对物理的一知半解。这会儿考虑摩擦力,再过会儿说不定又琢磨金属棒是不是上下一边粗。金属棒直的还是弯的是不是也该琢磨一下……
:
: #发自zSMTH@HD1900
--
FROM 111.192.98.*
对对,作业帮扫出来匹配时,把题上数改了,抱歉抱歉,谢谢大家的解答
【 在 eldersubhuti 的大作中提到: 】
: 因为原始题目那个图的两个纵坐标的值是3.6和5.6,计算出来d是0.72。现在是3和5,题目简化了,楼主拿的是原题目的答案,不是原始题目的图
--
FROM 111.192.98.*
搞笑呢?这是初二的题?这题要彻底搞清楚,是大学的题。让初二学生作,既坑学生,又坑家长。
仔细看下面分析:
假设接触点A是光滑的,则A点的力只有支持力,且竖直向上(点接触,刚性水平面)
1. 如果A点不动,则杆重心(质心)轨迹必定是以A为圆心的圆弧,这意味着重心存在向左的运动,则存在使重心向左运动的力,由于A点支持力和重力沿竖直方向,这个向左的力只能是弹簧弹力提供,这样弹簧不可能保持竖直。(说明:这个分析是基于质点系的质心运动定理,这是大学物理内容)
2. A点必动,这样弹簧可以一直保持竖直,弹簧弹力、A点支持力和重力都沿竖直方向,重心只沿竖直方向运动。按题意,拉升是缓慢的,这意味着:(1)棒的重心没有加速度,则重力 = A点支持力 + 弹簧弹力;(2)棒没有绕重心转动的角加速度,则A点支持力对重心的力矩 = 弹簧弹力对重心支持力(说明:这个分析是基于对作平面平行运动的刚体的质心的转动定理,或对刚体质心的角动量定理,这是大学物理中上难度的内容,是大学物理力学中考试拉分内容);(3)由于A点支持力和A点运动方向(位移)垂直,则A点支持力不做功,则弹簧弹力做功 = 棒重力势能变化量 (说明,这是质点系动能定理的应用,中学包括高中都很少涉及)。
如果你能看懂上面的,求解很简单:
设 棒重心到A的距离为y,A点支持力为N,弹簧弹力为F,重力为G,则有:
N+F=G
N*y*cos(theta)=F*(l-y)*cos(theta) theta是杆和水平方向夹角
解出 F=yG/l
即弹簧弹力是恒力,这样做功和力才是线性关系。
根据以上分析和图有:
l=1.2
F*1.2=3=y*G (脱离地面前)
G*(1.6-1.2)=(5-3) (脱离地面后)
解出:y=0.6
或按修正的纵坐标:
l=1.2
F*1.2=3.6=y*G (脱离地面前)
G*(1.6-1.2)=(5.6-3.6) (脱离地面后)
解出:y=0.72
【 在 sophiel 的大作中提到: 】
: [upload=1][/upload]
: 如图,大家觉得这个竖直拉动的过程中。棍的运动情况是哪种?
: 第一种:a点不动,b等于围绕a圆心转了1/4圈,到达a头顶,然后整棍被竖直拉起,这样考虑,第3问就可以用杠杆原理,a是支点,重力*重力力臂=拉力*力臂也就是棍长
: ...................
--
修改:a358 FROM 111.199.104.*
FROM 111.199.104.*
杠杆一点问题也没有。任何瞬间都是杠杆。“缓慢拉起”就是告诉你别想些有的没的。
【 在 sophiel 的大作中提到: 】
:
: 不能为了做题,把最基本的运动轨迹,分析错啊,即使一道题撞对了答案,还是有问题的。比如这道题,用做功分析挺对,但标答用的杠杆来分析第3问,感觉就不对,因为根本就没有不动的支点,哪来杠杆
: 【 在 Samstag 的大作中提到: 】
: : 不不,这更是给自己找麻烦了。把物理学透彻的人能分辨出什么地方不该钻牛角尖。以为自己想的很周到,把原本清晰的物理模型弄出各种未知因素,把原本能算的题弄得没法算,这反而是对物理的一知半解。这会儿考虑摩擦力,再过会儿说不定又琢磨金属棒是不是上下一边粗。金属棒直的还是弯的是不是也该琢磨一下……
: :
#发自zSMTH@HD1900
--
FROM 223.72.85.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