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的这些都是网上那些狗屁大V的胡言乱语,都是为了吸引眼球,基本是都不是事实。
事实证明,这个几个IMO成绩好的国家(包括中国)的IMO选手在大学基本上都选择了数学系,每年的中国IMO代表队的去向网上都有公布,中国数学IMO集训队的60人大多数也是选择了数学系,毕业后很大一部分选择继续研究数学,当然也有转向IT、金融等人们行业,人各有志,而且也不需要那么多的数学家。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现在这些取得成绩的数学家中,绝大多数都有数学竞赛的经历,例如陶哲轩、舒尔茨等,像韩国那位由诗人转行的数学家反而是特例。
原因很简单,数学竞赛是很艰苦的过程,天赋只是一个必要条件,想取得成绩仍然是要艰苦的训练,只有真心热爱,才能坚持下来。如果只想考个清北,选个好专业,高考反而是一条简单的路。
至于和科研的关系,数学竞赛的训练只是帮助打好了的基本功,能不能成数学家要看后面的修炼。还用足球举例,基本功扎实不一定能成为球星,但是球星一定是基本功扎实,传球传不准停球停十米的水平肯定成不了球星。
【 在 wfunny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不断刷题对科学研究有帮助,那当然很好。
: 问题在,当我们科研创新时,很多时候是主动设定目标(有些时候单纯的是兴趣),学习现有成果,消化吸收,并实现自我创新。
: 这和考试竞技的过程差异较大。反复训练对竞技帮助很大,但对科研帮助很小。
: ...................
--
FROM 125.33.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