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glj 的大作中提到: 】
: 学习能力倒是有点信心。因为初中并没多使劲。
: 感觉还是有点潜力可挖,如果态度端正的话
假设已经选择人本,最大可能阻碍自己达到个人目标的因素,已经不是分班考本身。
而是这个:无论是实验班还是普通班,有的老师经验性地预设了“很多人初中都经历了高考压轴题的训练”,以至于给人感觉是“讲得飞快”。这是既往经验,很难完全避免。
一旦老师并不完全地细致构建知识梯度,那是靠自己去构建这个梯度。这确实是自己的事情。需要家长自己去深入判断,也需要孩子自己的个人能力。
面对这种梯度,历来都是有人转换得了,有人转换不了。能转换的,最终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所以高一分班参考中考成绩和分班考,靠前的实验班的甚至个别年份的第二实验班,也有学得迷糊的,后几个实验班甚至普通班,也有学得清楚的。
另外,仅从教学的梯度转换这事,从已经收集的教学资料(如卷子,作业题等等)角度看,确实qhf相对最扎实。
--
修改:kkk145 FROM 218.108.210.*
FROM 218.108.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