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背景是班上男生XX,属于行为、性格略有异于常人那种。状况不断,好在还没惹什么大祸。大家习以为常了,只望平安度过这三年就好。近日XX惹了点麻烦,处理过程中家长又得罪了老师。以上是从班级群了解,是非复杂,略去不表。此事女儿也当八卦跟我们聊过,以为就过去了。
最近某日中午班主任忽然找女儿谈话,大意是XX问题比较大,同学反应不少,老师认为你“素来言行比较公正客观”,你把他的问题写个材料,我们要和家长谈。”
女儿虽任宣传委员,但属埋头干活的“业务型干部”,并非老师的亲信爱徒,也从未跟她聊过这类话题。
女儿说当时就觉得有点儿别扭,XX情况尽人皆知,各级老师都打过招呼。自己更是不愿写这种东西,但又不能拒绝老师,于是想了想说:虽然XX常出些状况,但我坐前排也不可能看到他在后面具体干了啥,写起来较困难。老师听后“也愣了一下”,改口说可以找其他同学了解一下再写。于是女儿私下找了三个同学聊了聊,各选了一条常见的事例交差了。同时她观察到,下午班上某女生身边围了一大圈人,边控诉XX,边表达鄙视和声讨,好不热闹。她判定必是老师交办的任务,很不以为然。
回家聊起此事,有两点让我深感欣慰:一是虽从日常表现也能推出孩子对此事认识和处理方式,但在遇到复杂问题,特别是在被戴了高帽后(自述被老师的话搞得有点晕)仍能守住自己的立场,实属难得。更为难得的是当场能给出既不丧失原则,又没让老师难堪的答复。
聊到后来我给她讲了“位列前班,礼无后顾”的典故,夸奖她可比古人,全家一起大笑。
--
FROM 220.2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