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熊孩子开始上课+自习。上课貌似很认真,回家也会好好写作业。
然鹅第三天晚上,我心念一动,查了一下手机,嚯,一天刷手机3个小时!主要是微博微信抖音,看自己心爱的战队打游戏,自己倒是没打游戏,也和同学有很多互动。
于是谈了话,提示这状态不好,会让自己大脑非常疲惫,肯定也影响上课效率。熊孩子表示自己刷完手机马上上课会很专注,而且没影响午休,因为人跟人不一样啊(呸!),但是也认怂了,愿意尝试第二天把手机时间控制在1.5小时。
第二天我出差,晚上办完公务都十点多了,和熊孩子视频,熊孩子很emo,说手机时间2小时,没有控制在1.5h,并且红着眼睛表示:太难了,太难了,做不到啊,你没收我的手机吧。
赞一下队友,一个人带孩子,遭遇熊孩子言而无信,也很淡定,只交代熊孩子晚上等我视频电话。
我……按捺住十分暴躁,无中生有了七八分的耐心,继续谈话,表示我坚信熊孩子一定能管理好自己,不会被手机硬控。然后和熊孩子一起回顾是哪个时间点出了问题,当时什么感受(答:无聊,也想玩手机),周围什么氛围(大家都在刷手机),玩了手机后脑子什么感觉(有点紧绷,持续兴奋),游戏视频到底是不是非看不可(也不是),微博是不是非刷不可(也不是),微信是不是要聊那么多那么久(也不是)。我瞅着情况还挺好,就建议要不要用别的东西替换手机(答:那就看哈利波特吧)。视频结束前,我很没底线地表示:我是坚决相信你的(虽然偶尔会检查手机),而且咱不能要求机构替咱自己管咱自己,咱这么大了,还得自己学会循序渐进管理好自己,咱再给自己两天时间,慢慢做到一天1.5h。如果第二天做到了,无论我多忙,都会让美团骑士松一点小惊喜。
第三天,熊孩子刷发过来一个截屏,手机时间40分钟,其中还有七八分钟背单词。我麻溜下单了苦抹茶蛋糕,晚上视频复盘时候表示:我为你骄傲啊,但不必对自己这么狠吧。
第四天,熊孩子又发过来一个截屏,手机时间27分钟,其中还有12分钟背单词。我表示:手机就这么被抛弃?好歹玩一玩啊,老看哈利波特多无聊。熊孩子甩我一句:那有没有一种可能,看书也很有趣呢?我说:既然这么轻松就做到了,还非得要小惊喜?熊孩子说:饿。嗯,麻溜下单呗。晚上复盘,熊孩子很得瑟地表示:切换就没费劲啊,手机并没有那么好玩啊,不看也就不想念了。我给讲了一下上瘾的机制、对大脑的伤害、手机上瘾和阅读上瘾的异同,以及正向激励正循环的道理。熊孩子微微一笑,点了一下头,很傲娇。后面应该自己会给自己提供正向激励了,也答应以后多察觉自己的状态,自己发现,自己解决。
然后就没啥了,一个小网瘾苗头被掐死了。
总的来说,大人要及时察觉,在失控初期、上瘾之前察觉,也要真心相信孩子能管好自己,给孩子尝试的机会,给孩子提供正向激励,而且别因为自己忙或者出差,把进行了一半的互动暂停掉。毕竟孩子自己面临失控,会很恐慌,很需要信任的人多关注和帮助。有时候,相信自己是一瞬间的时间,信心会一瞬间建立或者一瞬间崩塌。
而孩子,要心态开放,善意理解大人的提醒(这也是最近一个月和孩子谈的重点主题),也要愿意学习新东西,比如自我察觉的套路,自我管理的新技巧,正向激励这回事,等等。
--
FROM 114.254.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