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FLYBBS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是学校做的比较过分了,或者直接区别对待了。
: 我们那最多初中一届七八个班,然后有两个班的班主任有点名声,这两个班配备的老师好些而已。
: 家长先打听好,哪两个班的班主任好,然后就各显神通,设法把孩子安排在这两个班里。但也有走眼的时候,我班本来是好班,结果班主任三观不正,心思没用在正经地方上,或者走后门的小商贩太多,风气不好,只有几个考上了重点高中,都不如普通班,远远落后于隔壁的好班与另外一个后来居上的非好班,这两个班都考上十多个,二十多个。
: ...................
当时是80年代,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不公平,特别是基层的家庭,其实教师公务员已经开始行动了。
我们小学只考数学、语文两门功课,我小升初考了194分,据说是非常高的分了,但我却分到了初中的普通班,肯定是重点班名额被心思活跃的给占满了,从人员家庭结构就可以看出来,全部比我家好,当时没有阶层意识,我小学还在羡慕别人的贫农家庭成分,很多年以后才反应过来教师、公务员早就针对资源分配有所行动了。这两个班除了教师子女外,有县委书记子女,有银行行长子女,有县政府科长子女,及县政府工作人员子女,有教育出版局领导子女,后有两三个家长升迁后转学市区重点高中等等,这些都是我后来知道的,原来我高中混在这么多基层领导的环境里。但是当时底层没人意识到这个问题,习以为常了。
我们初中也是8个班,每班60人,我最初渣班第一,后来转学来的那个同学家境也很好,某医院的领导,家境好子女教育就好,他哥考上重点大学,我那个同学后来考的中山大学医科。我们那个时代,意识是否觉醒也是分层的一个重要因素,即家庭的参与度。
--
FROM 221.223.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