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初
开学后,第一次数学测试卷发下来,清楚地记得是数论的内容,那个鲜红的60分刺痛了我的双眼。What?啥情况?我的脑袋嗡了一下。在我的认知里,校内数学,哪怕没有满分,98总该有吧。小A眼睛有点红了,但不服气地回答:“还有好些个10分、20分呢!”“那最高分呢?”我不甘心地问道。“90多。”果然,孩子总归会自动忽略这些高分同学,主动告知家长的永远是比自己低的分数。10分和90分,要知道这些孩子都是百里甚至千里挑一优秀的孩子啊!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理科班的残酷。
开学第一个月,以前引以为傲的数学,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已经变成了噩梦。由于在小学阶段为了去考那些跨级的坑位,过于赶进度,导致很多内容学得并不扎实,之后也没有花时间好好去补这些漏洞,在数学接近日爽的考试中,小A的短板暴露无遗,甚至没有一些只学了平级数学的孩子表现出色。我和小A在经历一次次沉重打击后,也慢慢从心理上接受了随时不及格的分数,我询问分数的方式,也从“班里最高分是几分?”变成了“均分几分?中位分几分?”当被比较对象从班级最高分,变成均分或中位分,顿时心情舒畅了许多。幸亏第一个月学校的作业也不多,除了完成学校作业,小A还能保持每天锻炼和自由活动一小时,放松一下身心,再做点“妈妈牌”作业,晚上10点也无论如何可以躺在床上了。
本以为初中四年大概就是这种节奏了,除了成绩不大理想,有点压力外,其他好像也还行,我内心有点小庆幸,理科班貌似也没有那么可怕么。没想到国庆节一过,三科作业量陡然成倍增加,老师之间应该并没有什么默契,并不存在今天A老师作业多了,B老师就会少布置一点的情况,每位老师都按照自己的节奏布置作业,语文最离谱一周写了10篇大小作文,英语一个晚上要背50个单词+词组(次日默写),于是自由活动时间被取消了,“妈妈牌”作业也不得不放弃,每天急急忙忙做完学校作业已经要晚上10:30以后了。我这才意识到,也许这才是理科班真正的打开方式,前面一个月都是逗我们玩儿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和班里几位妈妈也熟悉了,有时候会一起讨论到作业量的问题,大部分孩子基本也是需要做到这个时间点的,有些孩子是因为背记能力差一点,有些孩子是因为写作能力差一点,有些是因为数学不理想,需要订正的题目多,除了极少数神一般存在的孩子外,大部分孩子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短板,而这些孩子可都是曾经在XSC的战场上过五关斩六将的全能战将!我家作业时间长的主要问题出在计算能力弱,数学错误太多,有时候明明思路是对的,但由于计算能力太差,导致来不及做或者算错。我找来了有理数计算1000题让小A刷,刷完后计算能力确实有所提高,但是跟优秀的同学相比,相差的又何止一个身位?此刻,我意识到计算能力是童子功,如果没有在小学打好这个基础,总会有还债的一天。
某天,小A回来说,要准备一项才艺,音乐课老师要求才艺表演,按照才艺打平时分。“才艺?什么才艺?你们同学表演啥?”“哦,大部分钢琴,好几个十级的,还有会黑管的、萨克斯的、古筝的、小提琴的、大提琴的.....那谁,打算跳国标,还有一个打算穿着校服跳民族舞.....”谁说理科班的孩子除了刷题,啥都不会的?这都是几十年前的刻板印象了,现在的孩子除了会读书,会的项目可真不少。
繁忙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一转眼就到了期末。诚如我的预测,孩子三门(包括普通卷和加卷)都没踩到均分,尤其是以前引以为傲的数学,和均分差距还不小,我开始着急了。因为不到均分的情况,很大可能就是四校自招无望。而同学家长还三不五时地来邀请我一起团高联,更加让我焦虑。毕竟感觉身边都在高联了(哪怕平时成绩还不如小A),我家再不读,就要被大部队抛弃了,但真的去跟高联,我又有自知之明,肯定学不好,毕竟学校那点还没搞明白呢。心急如焚的我赶紧跟R爸私下交流,在细细交流了大半个小时后,我清楚地意识到,以孩子目前的实力和当前的学习情况,并不是非要读高联(实际上如果要考虑数竞,就上海的情况,当前再开始,也已经晚了)。有了R爸这根定海神针,我一下子心定了,拒绝了所有同学团高联的邀约,决定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校内数学(初联)上。
由于学校作业实在太多,而我家从心理上又没有紧迫感,导致预初一年整体学习效率不高,具体表现为上网课开小窗,做作业时拿着PAD偷偷打游戏等等。为了保证已经无法再减少的睡眠时间,除了数学初联和自招内容的两个团课和英语高中语法的一对一,我停掉了所有的课外课程。
小结:进入初中,理科班学习的难度远远超过我的想象,我已从孩子功课的辅助者转变为学习规划师和心理疏导师。另,除了要做好课程规划和心灵慰藉的本职工作外,我还要尽力担负起家长的监督职责,尽量让孩子在课余时间少玩电子产品,毕竟对于一个每天处在高压学习状态下的预初理科班孩子来说,电子产品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了。
--
FROM 117.18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