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我们那里的佳话。
1980年代中期,某人想读书,初中成绩一般,中考考得一般,高中还差几分。
家里没有钱,此人找人想上高中,但是又不肯花(市场价格的)钱。
高中当然看钱说话了,就说,你这成绩虽然差的不多,但是你这样的人太多了,不收费会乱了规矩。
此人的远方本家(没有亲属关系啊,就一个姓的)是县里的政协主席。虽然正处级,但是实权有限。
此人脸皮厚,跑到本家那里,说自己如何经天纬地,将来肯定有大出息,说一定会考上大学的(不敢吹牛说可以上名校,毕竟,那时候上大学就非常牛了。)
政协主席当然觉得他在吹牛啊,但是后生可畏,毕竟当面吹牛,敢于承诺也是本事啊。
此人也善于说话,说什么新社会不攀本家了,但我们确实是一家人啊,往上数7、8代,一个祖宗啊。
政协主席被打动了,写了条子,担心条子没有用,还专门给县教育委员会(教育局?记不清了)的领导打了招呼,说给年轻人一个机会。
高中一看有政协主席的条子,教育局的领导又打了招呼,于是就给了很大的折扣,让他上了高中。
三年后,他考上了清华。
政协主席逢人就说,当年慧眼识英才(替本家打招呼,经济上是免费义务劳动,本来就是赌一把赚名气的),说如何说服县教育局,破格录取到高中(其实就是打招呼+条子让 少花钱上高中)。
收钱的中学更是狠吹,吹牛说作为普通中学,加工能力远超重点,把考不上高中的贫困学生都送到清华去了。
--
FROM 36.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