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坚持论文标准是普通年轻人出头的唯一机会
是的啊,坚决同意,必须有量化标准
【 在 crazyyyy 的大作中提到: 】
: 只有年轻人有机会,不断新老交替,维持新老平衡,科学界才有活力。可以完善代表作制度。例如杜绝论文互相挂名,只有独立通讯且挂最后的文章允许作为代表作。
--
FROM 180.78.244.*
是的啊,坚决同意,必须有量化标准
【 在 crazyyyy 的大作中提到: 】
: 只有年轻人有机会,不断新老交替,维持新老平衡,科学界才有活力。可以完善代表作制度。例如杜绝论文互相挂名,只有独立通讯且挂最后的文章允许作为代表作。
--
FROM 180.78.244.*
不给学生一作吗,学生凭什么干活
【 在 thuzcm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对,应该是独立一作加通讯才算,才能让那帮不干活只运作的人真正做起事来
--
FROM 183.179.242.*
给某些只知道到写论文、没做过工程和产品的科研人员讲这么多,其实是鸡同鸭讲,他们理解不了。你的路是对的,坚持走下去就是了,年入大几百也是应得的。
你讲这么多,容易引起某些人的觊觎。网络上既要敢言,也要慎言。
【 在 Biodiesel 的大作中提到: 】
: 职称非最重要的,自己所学能为社会服务才更有成就感不是。每年花国家花纳税人那么多钱发论文,不解决实际问题,有什么用呢!记很本青博士阶段去旁听一个人才引进的答辩会,当时一个院士评委就问这个一个从国外回来的人才,研究所引进他的目的是什么,你猜这个人怎么回答,他说为了发论文,然后院士又问了,发论文的目的又是什,该青年才子说为了好申请经费,唉,真的是陷入了死循环。基础研究是应该去做,但应该是以应用为导向,而不是以纯粹发文章为导向。
: :
--
FROM 117.136.0.*
文件精神没领会清楚的回去重新读。
现在说的是理科不要数数,不要以刊评文,推行代表作制度,论文不要奖励
工科不要只看论文
只有军工和技术转化不要看论文
近五年来方向一直都是这样,现在只是再强调一遍,
不要以刊评文,现在是要破除顶刊,下一步就是破除NS迷信
若干年以后就要破除诺奖迷信,和美国现在一样。诺奖申请不到funding的多的是。
诺奖奖励的是重要的discovery,本来就不需要有高深的理论
【 在 flameblue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的观点是经不住推敲的,这文件的出台说明主流意见已经不再认同这种观点了。
: 这几年的好几个物理诺奖,国内很多人也鄙视呢,大呼“这样的技术成果”怎么也能得诺奖!
:
--
FROM 125.120.74.*
关键在于今天的好奇心成果,明天就有可能是世俗需要。
比如和平时期做危机研究肯定不紧迫,但是到了危机的时候再做危机研究,时效性和价值已经大打折扣了。
国家如果出钱,需要有计划性和前瞻性,也需要有点开放性,给未来各种可能留点空间。
任何进行资源分配的组织都要有大局观,不仅仅平衡各方利益,也得平衡当下和未来。很多时候想象力不足控制欲又强的老年人会毁了一个民族的未来。
我们现在科研的问题就是一个关键词一个命题一窝蜂上。关键词不是不重要,但是世界很大。命题有的是真问题,有的是伪命题,找几个御用文人理工男背个书就行了,没必要占用过多脑力资源。
一个赢家一个学术大咖通吃全盘。在商业上搞点垄断弄点资本主义可以多薅羊毛,在智力劳动上这样搞,对小群体有利,对整个国家来说其实没啥前途。大咖也是燃烧卡路里的人,资源堆积边际效应也会递减,无非是帮助大咖成为老板又不能帮助他智力提升。
【 在 flameblue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要明白一点,科研经费是谁出的。过于清高得要有本事,像牛顿爱因斯坦那样凭自己搞出牛理论。
: 拿着国家的钱(很多还是有指南要求的),就不能只为自己的好奇心做科研,也就是必须世俗
:
--
FROM 120.244.174.*
说得非常好,完全赞同。
【 在 zjuzhaoqian (zhaoq) 的大作中提到: 】
: 文件精神没领会清楚的回去重新读。
: 现在说的是理科不要数数,不要以刊评文,推行代表作制度,论文不要奖励
: 工科不要只看论文
: ...................
--
FROM 123.114.109.*
现在反对文件的,不就是说没有了论文评价会导致水平无法评价吗,他们就认为只有论文才能体现水平,没论文的就是水平低。
【 在 zjuzhaoqian 的大作中提到: 】
: 文件精神没领会清楚的回去重新读。
: 现在说的是理科不要数数,不要以刊评文,推行代表作制度,论文不要奖励
: 工科不要只看论文
: ...................
--
FROM 59.53.40.*
【 在 Biodiesel 的大作中提到: 】
: 扯鸡毛淡,本青34岁,一作论文至今才4篇(2007到2019年),讲师一个,博士毕业去小型私企上一线工作三年,后入职普通大学当讲师,现在啥纵向基金都申请不了,全因为没啥文章。但这不妨碍本青现在在工业应用界混的风生水起。进入高校后一心瞄准应用研究,踏踏实实,不搞那些虚的东西,三年时间,本青单枪匹马亲自做实验,跑应用,愣是杀出一条血路,迄今为止差不多十个成果工业化,自然收入还是不错的,在一个企业当顾问,每月的顾问费就差不多4万左右(今年一月份刚谈好的),当然自己的个人收入也远不至这些顾问费。所以,不要博士一毕业就去拼论文,各有各的路,找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有可能,刚毕业的博士到一线去转转,鼓起勇气和相关的行业打电话,多了解一些实际的情况,而不是闭门造车,从各种文献中的introduction找研究方向。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把基础研究也做了。
别跟他们鸡同鸭讲了,很多灌水的,都是出校门进校门,一天产业行业都没做过,你再怎么讲,他们也理解不了的。我觉着你这样做是正确的方向。
--
FROM 111.32.117.*
问题是,我国号称为好奇心而科研,不世俗功利的基础科研者们,几十年来搞出了什么真正有价值的新理论?
这不得不让人反思现在的体制和导向把人带偏了。
【 在 linjian 的大作中提到: 】
: 关键在于今天的好奇心成果,明天就有可能是世俗需要。
: 比如和平时期做危机研究肯定不紧迫,但是到了危机的时候再做危机研究,时效性和价值已经大打折扣了。
: 国家如果出钱,需要有计划性和前瞻性,也需要有点开放性,给未来各种可能留点空间。
: ...................
--
FROM 59.5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