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讨论]代表作评价制度之我见
近年本版高质量的讨论越来越少,想发起一个讨论,大家畅所欲言
=--------------下为正文---------------------------------
影响因子评价可能不完善,但个人觉得代表作体系问题也很大,主要有以下三个问题:
1,代表作的时效
是否一篇文章可以吃一辈子?比较合理的应该规定近5-8年。
2,代表作的作者贡献
在海外靠着老板牛皮发的文章不能算代表作,应该明确只有独立带组后发的通讯作者文章才能当代表作。共同好几个一作和通讯的,作者贡献应该明确量化,例如共一的第123位分别按100%50%30%计算,否则到处共同作者迟早玩坏。
3,代表作的评价方法
如果按发表杂志的IF算,那本质还是看影响因子。如果按所谓“声誉”,又存在old journal和new journal之争。而且不同领域发文难易程度不同,如果大同行在一起评,冷门领域吃亏极大,总之极难评价…
现在国内学术界严重内卷,评价体系事关大家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我们应该主动积极发声!
欢迎讨论
--
FROM 180.166.44.*
第一是干活的,通讯才是实力,尤其是最后一位通讯
【 在 skeeter 的大作中提到: 】:
有的评审专家说第一作者论文偏少,不大认可通讯作者怎么办?
--
FROM 116.227.150.*
对呀,好多后来被证明错误的,因为当年热发了好杂志,结果吃了一辈子…
【 在 gnqz 的大作中提到: 】:
能吃一辈子的文章吃一辈子没问题,不能吃一辈子的写上也没用。根本问题还是现在是用杂志来判断文章,只要发到好杂志上,就算好文
--
FROM 116.227.150.*
而且,投稿太考验运气了。。。。能发到好杂志的,有时只是靠好运气
【 在 gnqz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问题在以杂志来评价上。而且时间越短越看不出来。时间长了,那篇文章重要行内的人都知道。至少十年左右的引用率还是能反应问题的。
:
--
FROM 116.227.150.*
所以本质是:管经费的gwy决定了中国科研的走向和发展。。。
【 在 lovefreewind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想基金委就是特意这样规定的吧,都是给上面看看,瞧瞧我们做出了多少成果。至于到底做了什么,who care?
: :
--
FROM 116.227.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