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论文发表的真正意义
非常赞同第一句话。中国不存正西方意义的学术界。
【 在 anzhuo 的大作中提到: 】
: 国外好的东西/政策到中国变质的多了。发一堆水文也不需要智力活跃,关注前沿。而且Herbert Simon自己是跨多个领域的大家,他的经历和判断对绝大多数人没有实际意义。
--
FROM 223.72.79.*
那是文科,不是理工科。。。
【 在 Jokeson 的大作中提到: 】
: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Herbert Simon回答过一个类似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老师要发论文才能评教职呢?
:
: Simon的回答很出乎意料:要求研究人员发论文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研究,而是让他们在智力上保持活跃,在教学上跟得上前沿。大学评价的并不是他们的研究成果,而是确保他们对新知识有足够的关注。
来自 VOG-L29
--
FROM 163.125.220.*
现在做研究的主力都是研究生,您让他们从零到一,他们会做死掉的。他们从100到101,能顺利毕业。好的学生能从1到100.
--
FROM 159.226.89.*
我也说一下水文,1、研究生从小白开始做一年多,毕业要求一篇论文,能不是水文吗?2、水文也是同行评审的,大部分研究生水SCI也搞不定,写论文对研究生逻辑培养至关重要,是重要的培养环节。
【 在 boniferrum 的大作中提到: 】
: 现在国内大部分都是3、4、5、6,出文章又多又快
: 1、2基本没人做,又慢又累
: 【 在 Jokeson (鸠桑) 的大作中提到: 】
: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 Xs」
--
FROM 218.205.55.*
前沿就是扯淡,未知的搞不清楚的就是所谓前沿么?搞不清楚的东西太多了,没几个成为前沿,各个学科的硬骨头都还有很多,几乎没人去啃,都去交叉搞所谓前沿了
【 在 Jokeson 的大作中提到: 】
: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Herbert Simon回答过一个类似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老师要发论文才能评教职呢?
: Simon的回答很出乎意料:要求研究人员发论文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研究,而是让他们在智力上保持活跃,在教学上跟得上前沿。大学评价的并不是他们的研究成果,而是确保他们对新知识有足够的关注。
--
FROM 106.122.14.*
水文也得repeatable,而不是fake。。。
BTW, 水文是指novalty有限,而不是fake paper。。。
【 在 maplered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也说一下水文,1、研究生从小白开始做一年多,毕业要求一篇论文,能不是水文吗?2、水文也是同行评审的,大部分研究生水SCI也搞不定,写论文对研究生逻辑培养至关重要,是重要的培养环节。
来自 VOG-L29
--
FROM 163.125.220.*
谁也没说造假呀,研究生毕业水文一篇,没必要搭上职业生涯造假
【 在 stryker 的大作中提到: 】
: 水文也得repeatable,而不是fake。。。
:
: BTW, 水文是指novalty有限,而不是fake paper。。。
: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 Xs」
--
FROM 218.205.55.*
一般研究生的水平取决于课题组的水平,存在两种情况:
1、课题组前期有比较好的积累和传承,可以让研究生在短时间内完成从1-60的过程,接下来在良好的课题组氛围中,其从60-100甚至120的过程也是加速的
2、课题组前期积累比较差,有门下研究生惊才绝艳,通过科学地检索和学习文献、交流等方式,完成了传承较好课题组的学习和研究程度,这种一般就是帮助这个课题组奠定了兴盛的基础。当然,也有可能是导师刚开始通过优秀的管理实现了课题组的兴盛
【 在 maplered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也说一下水文,1、研究生从小白开始做一年多,毕业要求一篇论文,能不是水文吗?2、水文也是同行评审的,大部分研究生水SCI也搞不定,写论文对研究生逻辑培养至关重要,是重要的培养环节。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 Xs」
--
FROM 106.121.0.*
第二种情况基本上只能昙花一现。
正是因为老师无论哪个方面都不行,所以课题组才会基础很差。这种不行是改不掉的。
运气好遇到天才学生,他毕业一走,这个组又落到老师手里,然后就又挂了。
这种情况被称为:
(没遇到天才学生时)低调踏实搞技术,不唯论文。
(遇到了天才学生)厚积薄发,十年磨一剑。
【 在 Jokeson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般研究生的水平取决于课题组的水平,存在两种情况:
: 1、课题组前期有比较好的积累和传承,可以让研究生在短时间内完成从1-60的过程,接下来在良好的课题组氛围中,其从60-100甚至120的过程也是加速的
: 2、课题组前期积累比较差,有门下研究生惊才绝艳,通过科学地检索和学习文献、交流等方式,完成了传承较好课题组的学习和研究程度,这种一般就是帮助这个课题组奠定了兴盛的基础。当然,也有可能是导师刚开始通过优秀的管理实现了课题组的兴盛
--
修改:minglaihe FROM 183.157.162.*
FROM 183.157.162.*
总结到位O(∩_∩)O哈哈
【 在 minglaihe (minglaihe) 的大作中提到: 】
: 第二种情况基本上只能昙花一现。
: 正是因为老师无论哪个方面都不行,所以课题组才会基础很差。这种不行是改不掉的。
: 运气好遇到天才学生,他毕业一走,这个组又落到老师手里,然后就又挂了。
: ...................
--
FROM 2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