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我也来说说科研体系
读过博士,做过科研,发过还算不错刊物(行业内top1有时top2期刊)文章,发过多篇专利,专业学术期刊审稿经验2年多,我来说说我观察到的中国科研现象:
1.不求甚解者甚多,不关注事实而追求发表者甚多。比如,经济领域有一个数字金融的指数,是某大学推出的,这几年国内研究数字金融的文章大部分会基于这个指数来做,但是这个指数有个致命的问题,就是指数是基于某支付公司的支付数据构建的,而支付数据是基于银行卡来构建的,而银行卡是常住地开卡为多,并不是客户的实际户籍地。但是,大量的研究用这个数据来研究户籍地的数字金融发展等问题。这个指数的构建机构并不详细说明数据的真实情况,使用者也稀里糊涂,研究结论自然不可相信。因此,遇到此类文章,我作为审稿人一般就给据了,但是海量的文章还是不断涌现,悲哀。
2.科研能力欠缺,大部分的文章具备基本要素,但是逻辑不严谨,禁不起推敲。这方面也和导师辅导能力欠缺有关。大部分导师对学生的辅导不够细致,偏重在大方向的辅导,而在基础的研究方法、推理方面,对学生的指导有所欠缺。
3.对研究问题背景缺乏足够的、完整的了解。大部分的文章所研究问题追求新、奇、快,缺乏足够的底蕴。主要体现在文献综述部分对问题的背景讨论不足,对问题的实质洞察不足。大部分的文章追求和政策步骤的匹配,而不是追求对问题研究本身的贡献。文章分析部分单薄、不够深入,实在称不上形成有价值的贡献。
4.实证方法求异,将大量新方法引入到科研中,但是往往作者对这些新方法的应用背景缺乏了解。比如,这两年各种lasso,岭回归等的方法被频繁用到文章中,实际大部分的文章不需要这种方法,使用传统实证方法就可以。文章往往重点就是强调(标题就写着)这些方法,而不是强调对研究问题推进的贡献,让人无可奈何。个人觉得,新方法的贡献更多应该归于数学或者算法工程师,他们基于特殊的数据问题而提出了创新算法。
--
修改:cyxlrqcjl FROM 123.103.9.*
FROM 123.103.9.*
人多了鱼龙混杂,几千万人发文章,当然乱。
现在跟某个时期老农拿两个萝卜去跟陈景润讨论1+1等于2是一样的。
这不独琵琶中国,世界级现象。
地球只有一个,研究人员几千万。
【 在 cyxlrqcjl (妖股在哪里?) 的大作中提到: 】
: 读过博士,做过科研,发过还算不错刊物(行业内top1有时top2期刊)文章,发过多篇专利,专业学术期刊审稿经验2年多,我来说说我观察到的中国科研现象:
: 1.不求甚解者甚多,不关注事实而追求发表者甚多。比如,经济领域有一个数字金融的指数,是某大学推出的,这几年国内研究数字金融的文章大部分会基于这个指数来做,但是这个指数有个致命的问题,就是指数是基于某支付公司的支付数据构建的,而支付数据是基于银行卡来构建
: 2.科研能力欠缺,大部分的研究成果具备基本写作要素,但是逻辑不严谨,禁不起推敲。这方面也和导师辅导能力欠缺,大部分导师的辅导不够细致,偏重大方向的辅导,在基础的研究方法、可以推理方面指导欠缺有关。
: ...................
--
FROM 36.24.231.*
真正搞明白搞透彻的就没几个人,很多都是南郭先生
【 在 cyxlrqcjl 的大作中提到: 】
: 读过博士,做过科研,发过还算不错刊物(行业内top1有时top2期刊)文章,发过多篇专利,专业学术期刊审稿经验2年多,我来说说我观察到的中国科研现象:
: 1.不求甚解者甚多,不关注事实而追求发表者甚多。比如,经济领域有一个数字金融的指数,是某大学推出的,这几年国内研究数字金融的文章大部分会基于这个指数来做,但是这个指数有个致命的问题,就是指数是基于某支付公司的支付数据构建的,而支付数据是基于银行卡来构建的,而银行卡是常住地开卡为多,并不是客户的实际户籍地。但是,大量的研究用这个数据来研究户籍地的数字金融发展等问题。这个指数的构建机构并不详细说明数据的真实情况,使用者也稀里糊涂,研究结论自然不可相信。因此,遇到此类文章,我作为审稿人一般就给据了,但是海量的文章还是不断涌现,悲哀。
: 2.科研能力欠缺,大部分的文章具备基本要素,但是逻辑不严谨,禁不起推敲。这方面也和导师辅导能力欠缺有关。大部分导师对学生的辅导不够细致,偏重在大方向的辅导,而在基础的研究方法、推理方面,对学生的指导有所欠缺。
: ...................
--
FROM 223.104.219.*
根本不是原因。
原因在于目前发文主力是靠博士生,博士生仅在一个领域积累了三年就要发表论文了,哪里来的底蕴?
何况博士生很可能无人指导。
高水平论文的发文主力本来应该是依靠在一个领域积累10年的这批人。
但是这批人很多都退出一线了。
【 在 cyxlrqcjl 的大作中提到: 】
: 读过博士,做过科研,发过还算不错刊物(行业内top1有时top2期刊)文章,发过多篇专利,专业学术期刊审稿经验2年多,我来说说我观察到的中国科研现象:
: 1.不求甚解者甚多,不关注事实而追求发表者甚多。比如,经济领域有一个数字金融的指数,是某大学推出的,这几年国内研究数字金融的文章大部分会基于这个指数来做,但是这个指数有个致命的问题,就是指数是基于某支付公司的支付数据构建的,而支付数据是基于银行卡来构建的,而银行卡是常住地开卡为多,并不是客户的实际户籍地。但是,大量的研究用这个数据来研究户籍地的数字金融发展等问题。这个指数的构建机构并不详细说明数据的真实情况,使用者也稀里糊涂,研究结论自然不可相信。因此,遇到此类文章,我作为审稿人一般就给据了,但是海量的文章还是不断涌现,悲哀。
: 2.科研能力欠缺,大部分的文章具备基本要素,但是逻辑不严谨,禁不起推敲。这方面也和导师辅导能力欠缺有关。大部分导师对学生的辅导不够细致,偏重在大方向的辅导,而在基础的研究方法、推理方面,对学生的指导有所欠缺。
: ...................
--
FROM 218.205.55.*
你说的也有道理。
【 在 karaisan 的大作中提到: 】
: 根本不是原因。
: 原因在于目前发文主力是靠博士生,博士生仅在一个领域积累了三年就要发表论文了,哪里来的底蕴?
: 何况博士生很可能无人指导。
: ...................
--
FROM 123.103.9.*
【 在 karaisan 的大作中提到: 】
: 根本不是原因。
: 原因在于目前发文主力是靠博士生,博士生仅在一个领域积累了三年就要发表论文了,哪里来的底蕴?
: 何况博士生很可能无人指导。
: ...................
老板不专注,靠博士生刷业绩,水平能好哪去。
--
FROM 125.88.24.*
分析得很对
--
FROM 111.197.156.*
加一个主动作假的。昨天我现在合作者,正在做一组实验,和某个组数据对比,对方明显作假。
【 在 cyxlrqcjl 的大作中提到: 】
: 读过博士,做过科研,发过还算不错刊物(行业内top1有时top2期刊)文章,发过多篇专利,专业学术期刊审稿经验2年多,我来说说我观察到的中国科研现象:
: 1.不求甚解者甚多,不关注事实而追求发表者甚多。比如,经济领域有一个数字金融的指数,是某大学推出的,这几年国内研究数字金融的文章大部分会基于这个指数来做,但是这个指数有个致命的问题,就是指数是基于某支付公司的支付数据构建的,而支付数据是基于银行卡来构建的,而银行卡是常住地开卡为多,并不是客户的实际户籍地。但是,大量的研究用这个数据来研究户籍地的数字金融发展等问题。这个指数的构建机构并不详细说明数据的真实情况,使用者也稀里糊涂,研究结论自然不可相信。因此,遇到此类文章,我作为审稿人一般就给据了,但是海量的文章还是不断涌现,悲哀。
: 2.科研能力欠缺,大部分的文章具备基本要素,但是逻辑不严谨,禁不起推敲。这方面也和导师辅导能力欠缺有关。大部分导师对学生的辅导不够细致,偏重在大方向的辅导,而在基础的研究方法、推理方面,对学生的指导有所欠缺。
: ...................
--
FROM 59.71.244.*
很多文章就是刚读研读博的初学者甚至本科生写的,当然不怎么好
现在985这么卷,有些组硕士毕业就要求发表文章,根本连根基都没学明白呢就开始创新了,能创出个啥?
说到底还是学术氛围太急躁、太急功近利、论文考核压力太大
【 在 cyxlrqcjl 的大作中提到: 】
: 读过博士,做过科研,发过还算不错刊物(行业内top1有时top2期刊)文章,发过多篇专利,专业学术期刊审稿经验2年多,我来说说我观察到的中国科研现象:
: 1.不求甚解者甚多,不关注事实而追求发表者甚多。比如,经济领域有一个数字金融的指数,是某大学推出的,这几年国内研究数字金融的文章大部分会基于这个指数来做,但是这个指数有个致命的问题,就是指数是基于某支付公司的支付数据构建的,而支付数据是基于银行卡来构建的,而银行卡是常住地开卡为多,并不是客户的实际户籍地。但是,大量的研究用这个数据来研究户籍地的数字金融发展等问题。这个指数的构建机构并不详细说明数据的真实情况,使用者也稀里糊涂,研究结论自然不可相信。因此,遇到此类文章,我作为审稿人一般就给据了,但是海量的文章还是不断涌现,悲哀。
: 2.科研能力欠缺,大部分的文章具备基本要素,但是逻辑不严谨,禁不起推敲。这方面也和导师辅导能力欠缺有关。大部分导师对学生的辅导不够细致,偏重在大方向的辅导,而在基础的研究方法、推理方面,对学生的指导有所欠缺。
: ...................
--
FROM 218.2.216.*
双刃剑,你没考核,他就给你摸鱼。
你考核了,就给你凑垃圾文章
【 在 lovefreewind 的大作中提到: 】
: 很多文章就是刚读研读博的初学者甚至本科生写的,当然不怎么好
: 现在985这么卷,有些组硕士毕业就要求发表文章,根本连根基都没学明白呢就开始创新了,能创出个啥?
: 说到底还是学术氛围太急躁、太急功近利、论文考核压力太大
: ...................
--
FROM 101.2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