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如何解决只灌水不落地的问题?
国内高校的领导有这么认为的吗?我没见过
他们又不傻,想必是立场问题
【 在 superuirui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观点确实没有问题,科研本就属于创造性工作,最需要的就是灵感,而稳定宽松的环境最容易迸发灵感。国外搞长聘制度就是为了创造这个稳定宽松环境。
:
--
修改:miaorongrong FROM 106.18.66.*
FROM 106.18.66.*
这些臭知识分子
如果环境宽松了,就会目中无人,就会有其他不符合实际的诉求
【 在 miaorongro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国内高校的领导有这么认为的吗?我没见过
: 他们又不傻,想必是立场问题
--
FROM 180.162.72.*
高校的领导也是“被考核”的对象,他们当然希望卷。
宽松的科研环境需要能直接拍板的,制定考核指标的最高层来决定。
我个人觉得不用太考虑养闲人这个问题,因为官办科研门槛很高的,都是一水的名校博士,从常理上看,能读到这种水平的,就没有几个天生懒惰的 。
而是宽松的科研环境也不是完全的大锅饭,还是有区分层次的,只是要把层级差距减小,提高底层的收入,减少过多的帽子和对应的特权,让大家把更多精力花在专心完成特定方向的工作上。
【 在 miaorongrong (穿书自救指南) 的大作中提到: 】
: 国内高校的领导有这么认为的吗?我没见过
: 他们又不傻,想必是立场问题
: 【 在 superuirui 的大作中提到: 】
: : 这个观点确实没有问题,科研本就属于创造性工作,最需要的就是灵感,而稳定宽松的环境最容易迸发灵感。国外搞长聘制度就是为了创造这个稳定宽松环境。
--
FROM 27.149.69.*
还是要继续扩大科研人数,把科研队伍扩充两到三倍,内卷才能出成绩
【 在 wuwuzela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就是因为钱太多了。
: 这几年国内科研经费提升速度太快,大佬们手里资源太多,导致太多冲着钱来的人不去企业不去创业,冲着权来的人不去官场,都跑学术界了,一片乌烟瘴气。
: 学术界还是要正本清源,来官办科研的人,就不要想着发财和当官了。国家提升下限收入,让爱好科研的人不用太操心衣食住行;降低上限收入, 让大家不要那么热衷抢资源和帽子。
--
FROM 120.197.222.*
是的。我自己揭露了很多学术不端的文章、个人。但每次都会指出来,这些作者们也都是被逼的,是目前的科技制度有巨大的问题。
理工科的博士们,能拿到博士学位的,我真的一个真懒人都没见到过。他们都非常勤奋!现在某些科技制度在逼良为娼。
【 在 wuwuzela 的大作中提到: 】
: 高校的领导也是“被考核”的对象,他们当然希望卷。
: 宽松的科研环境需要能直接拍板的,制定考核指标的最高层来决定。
: 我个人觉得不用太考虑养闲人这个问题,因为官办科研门槛很高的,都是一水的名校博士,从常理上看,能读到这种水平的,就没有几个天生懒惰的 。
: ...................
--
FROM 153.0.153.88
为什么这么重视帽子?
始作俑者是教育部!
学科评估的错误导向是国内科研乱象的总源头
【 在 wuwuzela 的大作中提到: 】
: 高校的领导也是“被考核”的对象,他们当然希望卷。
: 宽松的科研环境需要能直接拍板的,制定考核指标的最高层来决定。
: 我个人觉得不用太考虑养闲人这个问题,因为官办科研门槛很高的,都是一水的名校博士,从常理上看,能读到这种水平的,就没有几个天生懒惰的 。
: ...................
--
FROM 182.104.23.*
这个写的好
【 在 shujuku 的大作中提到: 】
: 官方科研政策在近二十年几乎完全失败,以论文为导向的这二十年,几乎没有做出什么像样的科研成果。而这二十年里,只有宁德时代、比亚迪、隆基等公司里面的科研人员做出来了实打实的成就,“民科”完胜“官科”
: 原因其实就是考核标准的问题,那些公司里面的人,公司不允许发论文,反而做出了实打实的硬核科研成就来。像极了当年聂帅搞两弹一星。搞两弹一星时,也是不鼓励发论文,只看国家(相当于一个大公司)的大项目进展情况。
: 科研有科研的客观规律,保证科研人员的基本生活水平,让科研人员有宽松的环境,不搞内部竞争,在基本待遇上面搞“大锅饭”。然后在大项目方面,搞集体奖励激励,评价标准看实际不是看论文,如此,国家的科研就上去了。当年聂帅就是这么做的。 如今的宁德时代的曾毓群、比亚迪的王传福等等,也都是这么干的。都很成功。
: ...................
--来自微微水木3.5.12
--
FROM 111.197.232.*
写的挺好。有感于最后一句话:
其实经费浪费就浪费了。 但浪费了现在大多数科技人才的聪明才是才是无法弥补的。
【 在 shujuku 的大作中提到: 】
: 官方科研政策在近二十年几乎完全失败,以论文为导向的这二十年,几乎没有做出什么像样的科研成果。而这二十年里,只有宁德时代、比亚迪、隆基等公司里面的科研人员做出来了实打实的成就,“民科”完胜“官科”
: 原因其实就是考核标准的问题,那些公司里面的人,公司不允许发论文,反而做出了实打实的硬核科研成就来。像极了当年聂帅搞两弹一星。搞两弹一星时,也是不鼓励发论文,只看国家(相当于一个大公司)的大项目进展情况。
: 科研有科研的客观规律,保证科研人员的基本生活水平,让科研人员有宽松的环境,不搞内部竞争,在基本待遇上面搞“大锅饭”。然后在大项目方面,搞集体奖励激励,评价标准看实际不是看论文,如此,国家的科研就上去了。当年聂帅就是这么做的。 如今的宁德时代的曾毓群、比亚迪的王传福等等,也都是这么干的。都很成功。
: ...................
--
修改:huakai FROM 114.253.34.*
FROM 114.253.34.*
承认水平不行这么难嘛
钱老做学术不用说,人家航天概论里面,全是当时美帝的各种型号怎么这么
领导航天院更不用说,该干嘛,什么不该干,门清
【 在 freecutelei 的大作中提到: 】
: 让老师既做学术,又搞工程,又商业,似乎不靠谱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6
--
FROM 1.202.186.*
【 在 shujuku 的大作中提到: 】
: 官方科研政策在近二十年几乎完全失败,以论文为导向的这二十年,几乎没有做出什么像样的科研成果。而这二十年里,只有宁德时代、比亚迪、隆基等公司里面的科研人员做出来了实打实的成就,“民科”完胜“官科”
: 原因其实就是考核标准的问题,那些公司里面的人,公司不允许发论文,反而做出了实打实的硬核科研成就来。像极了当年聂帅搞两弹一星。搞两弹一星时,也是不鼓励发论文,只看国家(相当于一个大公司)的大项目进展情况。
: 科研有科研的客观规律,保证科研人员的基本生活水平,让科研人员有宽松的环境,不搞内部竞争,在基本待遇上面搞“大锅饭”。然后在大项目方面,搞集体奖励激励,评价标准看实际不是看论文,如此,国家的科研就上去了。当年聂帅就是这么做的。 如今的宁德时代的曾毓群、比亚迪的王传福等等,也都是这么干的。都很成功。
: ...................
大学自古就不是科研的地方,也不会科研。
--
FROM 114.2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