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看了台大物理系一教师的访谈
简单来说,跟国外教科书类似,太全太细,其实是工具书,手册的作用。
只能适合感兴趣的人自学,或者遇到问题来找答案的。
读学位的压根没那么多时间耗在这一门课上。
【 在 chenyufine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啊 差校学生根本不会看
: 我个人认为 网络课堂适合自律的人
--
修改:FLYBBS FROM 175.160.220.21
FROM 175.160.220.21
是的
也和您探讨一下
我看了很多慕课的 所谓名师,讲的就是一坨shit
完全没有起到思路引导作用
这是我因为求知才去看的,
但是比如烂校吧,学生根本不会看一眼视频
【 在 FLYBBS 的大作中提到: 】
: 简单来说,跟国外教科书类似,太全太细,其实是工具书,手册的作用。
: 只能适合感兴趣的人自学,或者遇到问题来找答案的。
: 读学位的压根没那么多时间耗在这一门课上。
: ...................
--
FROM 111.202.188.*
我的意思是说我一开始就是想把自己大学的教学内容加入互联网内容的大拼图里,我觉得这才是大学教改的必由之路。
对于想学习的人来说,互联网就是知识的无缝海洋,
对于我来说,互联网上有的我就没必要讲。
【 在 FLYBBS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明白你是什么意思。
: 不过我想说的是大学虽然课程名称都是一样,但是定制化程度非常高,
: 除了985基础学科,没几个能把所有内容几乎都讲了的,都是讲一部分。
: ...................
--
FROM 219.142.144.*
你为啥不去看书?
学生没有基础的知识框架才去听课,
烂校绝大多数学生就算坐在课堂上,也只是为了应付点名与出勤,而不是去学习。
【 在 chenyufine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的
: 也和您探讨一下
: 我看了很多慕课的 所谓名师,讲的就是一坨shit
: ...................
--
FROM 175.160.220.21
两码事,
大学教学只有两个目的,基础知识打好,然后建立知识体系或者说框架。
方便以后有需要的时候,能找到应该看的书并能看懂。
知识多了不是啥好事,没点本事都找不到应该学的内容。
比如现在的中文互联网。。。
【 在 tanjian1998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的意思是说我一开始就是想把自己大学的教学内容加入互联网内容的大拼图里,我觉得这才是大学教改的必由之路。
: 对于想学习的人来说,互联网就是知识的无缝海洋,
: 对于我来说,互联网上有的我就没必要讲。
: ...................
--
FROM 175.160.220.21
小班怎么改都好说,
目前国内这种情况,别说几百号学生的课了,就是60个人常规的这种,根本没有条件通
过讨论认识,
特别是数理类的课,你光一步一步算完,得多少时间。
能放到网上学习的课程,其实都是极度简化了
比方说多少年前,有个什么外国人,一学年学了20多门硬核课程。线性代数的课,我看
了,都是2x2的矩阵算来算去,这我也能几节课就学会啊!
还是回到那句话,对于不同的学生,可以把知识的难度进行分级教学考核。不然的话,
还是要考虑目前的国内现实。
【 在 SmartIC 的大作中提到: 】
: 他说,现在学生在网路上看MIT、伯克利的课程比台大教师讲得还要好。
: 那他的职责就从教授课程为主,变成了提出问题为主,让全班同学产生分歧,最好有那种
: 分歧人数接近1:1的问题。
: ...................
--
FROM 113.200.136.*
如果b站有2000w大学生,这些课程的即便有10w的播放量,也就是千分之五的人在学习,
放到b站是很不错的课程,放到课堂,就是一两个学生在学习,其实差不多,b站只是把
想学的人聚在了一起,成立了一个好学生班。
【 在 chenyufine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啊 差校学生根本不会看
: 我个人认为 网络课堂适合自律的人
--
FROM 113.200.136.*
课好不好,还是看播放量和口碑,什么头衔都没啥用
讲课好的其实也非常稀少,头衔还能好高更是凤毛麟角
【 在 chenyufine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的
: 也和您探讨一下
: 我看了很多慕课的 所谓名师,讲的就是一坨shit
: ...................
--
FROM 113.200.136.*
我看B站上的数理统计,数学分析,公式都是黑板上推导,也没多少时间,也很详细
【 在 youself 的大作中提到: 】
: 小班怎么改都好说,
: 目前国内这种情况,别说几百号学生的课了,就是60个人常规的这种,根本没有条件通
: 过讨论认识,
: ...................
--
FROM 111.19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