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帽子评价体系的技术缺陷:没有去重操作。
@victd @carbon G1001
就跟论文一样,要去重,把重复的真实贡献只算一次。
项目申请限项也是一样,筛除重复的贡献。
否则就跟次贷危机一样,贡献重复杠杆,翻了几千倍,泡沫太大了。
--
FROM 223.104.79.*
这是一个好观点!我就看到有几个五年内一篇一作都没有,通讯不清楚,但是拿了仨面上
【 在 angusta 的大作中提到: 】
:
: @victd @carbon G1001
:
: 就跟论文一样,要去重,把重复的真实贡献只算一次。
:
#发自zSMTH@SM-S9180
--
FROM 27.224.184.*
并不是,帽子拿到了就比一般人多几倍资源,做得好是很自然的事情。所以有人腹诽单位的绩效考核帽子不参加,心说幸亏人家不参加,参加了你死的更无以复加。
【 在 angusta 的大作中提到: 】
: @victd @carbon G1001
: 就跟论文一样,要去重,把重复的真实贡献只算一次。
: 项目申请限项也是一样,筛除重复的贡献。
: ...................
--
FROM 39.144.124.*
面上支持率低,又不限制拿的次数,4,5,6,7次拿,不限制次数,那么几轮过后就会堵死后入者的路。
如果第二次拿的成功率为0.4,第三次拿的成功率是0.8,后面次数稳拿(这么假定,是因为我们不看诊创新,而是刷指标,指标积累者有优势)。
那么只要5轮就会基本堵死新入者的路,除非他退休。
所以面上无限次拿,很不合理,尤其是应用技术的,你拿了这么多次,早就该做大项目了,还拿面上小项目,说明研究要么虚要么太理论。
当然这些多轮者,包含了诸多帽子,还争面上干嘛,行业部委拿不到项目?
--
FROM 125.88.24.*
【 在 carbon 的大作中提到: 】
: 并不是,帽子拿到了就比一般人多几倍资源,做得好是很自然的事情。所以有人腹诽单位的绩效考核帽子不参加,心说幸亏人家不参加,参加了你死的更无以复加。
拿项目是拿不过帽子。中国这边是拿项目=做成功了。
但是比真东西落地,帽子一般都要尿遁。
--
FROM 125.88.24.*
一个团队的成果,被重复用来申请好几个人才
【 在 angusta 的大作中提到: 】
: @victd @carbon G1001
: 就跟论文一样,要去重,把重复的真实贡献只算一次。
: 项目申请限项也是一样,筛除重复的贡献。
: ...................
--
FROM 36.163.153.*
我也见过类似的,还要申请杰青。号称自己和小口的主任很熟,信誓旦旦,觉得自己能拿下。
【 在 say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是一个好观点!我就看到有几个五年内一篇一作都没有,通讯不清楚,但是拿了仨面上
:
: #发自zSMTH@SM-S9180
--
FROM 111.41.173.*
说的不错,
帽子最大的问题是:
1.终身化 (连官员都有时效,而帽子是终身,使得权力终身化,这里权力是科技资源的分配权)
2.重复化(帽子叠帽子,导致科技资源过度集中,与科研创新本质违背)
3.科研环境恶化的本质,是帽子导向的评价体系。(科研绩效评价是比较困难问题,但被过度简化为从数论文,进一步简化为数帽子)
所以帽子评价体系,最终:
帽子重复化,使得科研资源分配过于集中,
帽子永久化,使得科研资源分配集中的问题永久化。
这种正反馈,是科研环境这20年来不断恶化的原因之一。
去除帽子背后的科研资源分配权,回归荣誉本质,很难,但必须得做。
本质是让科研资源分配广度更大。
【 在 angusta 的大作中提到: 】
: @victd @carbon G1001
:
: 就跟论文一样,要去重,把重复的真实贡献只算一次。
:
: 项目申请限项也是一样,筛除重复的贡献。
:
: 否则就跟次贷危机一样,贡献重复杠杆,翻了几千倍,泡沫太大了。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HBN-AL00」
--
修改:anotherstone FROM 183.193.134.234
FROM 183.193.134.234
这个层次还发一作是跟学生抢作者吧
【 在 say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是一个好观点!我就看到有几个五年内一篇一作都没有,通讯不清楚,但是拿了仨面上
: #发自zSMTH@SM-S9180
--
FROM 222.20.86.*
一篇正刊,上一个杰青,加一个优青:)
【 在 mines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个团队的成果,被重复用来申请好几个人才
--
FROM 221.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