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个人观点,论文还是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的,但是现在单一化评价的负面引导作用的确比较大。但是,全靠人来评价,主观性又太大,所以还是要有客观标准。
那问题就更明确了,大学所需要的东西有什么,以下几个应该是比较重要的:人才培养、科研、社会服务。当然可能还有其他项,也可以慢慢讨论。
现在大学的考核标准大都是积分制,那么没有上限,以至于会有论文灌水这一现象。那解决办法也很简单就是设立每一项贡献度的上限分。比如说:
科研(50分)划分为:论文、专利与项目。论文30、项目15、专利5分。
人才培养划分为:上课、研究生就业后收入、教学辅导、竞赛等。
社会服务划分为:企业服务、科谱等
当然每一项多少分,这个比例可以调整。
那么无论你发多少论文,你的上限分就是这么多。有人可能提到造假,但是你想想,如果专利造假,上限分也只有5分,影响不大。一个人也不能能方方面面都造假不是?
另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兼顾激励特性?其实也好办,在每一项上也采用上不封项的积分办法。比如论文也和现在的考核方式一样。发NSC奖励1000分也好、10000分也好,总之你可以尽可能的拉开差距。
但关键的一步骤来了,最后进行折算时,可以采用映射函数,比如人工智能中的Sigmoid激活函数(没有用过的可以自行百度),然后归一化到论文上限分30分。这样可以明确有一个指向,发论文有用,但是灌水就没有太大必要了。
采用上面的方式,既有考察的作用,又有激励作用,而且相对比较客观,因为标准公布、有人为因素但又压缩了人为的主观因素、人为关系等。
当然,评价机制也可以综合利用统计学、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技术,以增加客观性。
抛砖引玉一下,大家各抒己见哈。
--
FROM 58.1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