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huxiu.com/article/341498.html总的结论是,这次的《意见》体现了中国科技管理者实际上并非高高在上的指手画脚,
实际的科技政策往往是政治和社会压力的双重结果;决策者们促进中国创新的急迫心情
跃然纸上,通知中也提出了若干实际举措;但如果在科教体制、科学文化和社会支持系
统上不进行变革,两部通知可能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出台时机值得推敲
从两部通知出台的时机来看,《通知》及其屏弃SCI指挥棒的诉求无疑是与巨大的公众压
力及其公众压力可能转化成的高层政治压力分不开的。在疫情防控的攻坚阶段,各地疾
控中心(CDC)系统在1月29日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期刊》(NEJM)上的文章却显示了
1月初的新冠感染情况已经人传人了的结论。在遭到包括知名网红科学家在内的社会声讨
后,国家CDC回复这是追溯性研究,并不意味着此前知情不报。
尽管如此,科技部在此争议爆发后发出的新冠科研工作指导意见中,还是在显著位置上
提出了“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这一最高领导人的指示,并在被媒体披露出的对内
通知中警告不得把发表论文的优先性置于疾病防控之上。
显然,科技决策部门是受到了人们对专注于SCI论文发表的不满的影响。在疫情警报仍未
解除,全国大部分科研人员还没有返校返所进入正常工作状态时就发布这次的《通知》
,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
为何要辨析两部通知是否是科研政策的常态发展或者是应对公众或政治压力的产物呢?
原因在于,不论是SCI也好,国内期刊发表也好,科研发表本来是基础科研工作者工作基
本组成部分。放弃发表去评估,不论是评定科学家个人还是机构,至少算得上矫枉过正
。科学共同体自身因为条件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很可能会出现阶段性的对发表过分倚
重的情况,但在理想状况下,学术共同体可以做出各种相应调整。
另一方面,基于外界非学术目标的政策变动,则会影响这种调整的程度与幅度,甚至可
能颠覆学术共同体自身的调整。然而也必须要看到,科学不是存在于真空中,它必然要
具有各种非学术的外在目标并受达成各种外在目标的限制。合理的科技政策,其实是在
保持学术自身发展的同时兼顾外在目标的发展,让两者尽可能动态统一,或者动态地均
衡两者的需求。
细节至上
说了半天,其实用大白话讲,就是SCI发表不是万能的,但不再讲SCI发表则是万万不能
的。
--
FROM 117.18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