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版友的建议和看法我都一一看了,激起了内心好几个“小人儿”,也没打出个结果。
小人儿1:身处高校系统,必以晋升职称为首任;
小人儿2:闲暇时间如此多,何不多挣外快;
小人儿3:人生苦短,莫要为名利所累,活自己就好。
科研虽弱,但我认同大学是探索知识的殿堂,科研依然重要,另一方面,如何把基础知识和前沿知识分享给大学生,启发他们的求知心,这同样是一门学问。也许目前的评价体系有缺陷,可是又一时没有更好的选项替代,以致造成各种科研乱象和教研脱节。
顺便想为英语呐喊一下,英语当然是一门工具,但以英语为载体的多个分支都值得去探究,如文学、如翻译、如语言学。以我出身的翻译学为例,当我们把中国文化外译时,到底应该追求“语言地道”还是“文化原汁原味”,恐怕就不是一个能即刻回答的问题,比如“户口”这个词,也许你觉得residence registration system是地道英文,但其实英文词典和西方媒体都接纳了汉语拼音Hukou,这里牵扯的不仅仅是语言,更有文化策略。更不要说语言学这种半理科的分支,内中有很多成熟的理论支撑。
最后,被部分版友击中,我一直以来确是在逃避、躲懒,困于自己的所谓舒适区不肯跳脱。如果不是喜爱着教课,恐怕已经改行做行政了。未来何去何从,不知。不过有一点,只要我还在教课,我就要对得起认真听课的那一张张年轻的脸庞。
-------------------------------------------------------------------------------------------------------(以下为原贴)
当初阴差阳错成为教学科研岗青椒,隶属文科。怎奈不喜读书,逐渐沦为科研弱鸡,看版上动不动就讨论“千青”、“杰青”,连副高都吃力的我自惭形秽。眼看晋升希望渺茫,我动过走出去的念头,但最终没能成行的主要原因应该有二:1.在高校待久了真的不知道出去能干什么;2.我还是挺喜欢讲课的。
关于讲课,在教研组和领导的帮助下,也得过北京市级和校级的奖项;课堂上总体与学生相处得比较开心,下面节选的学生评语算是动力吧(原谅我恬不知耻的当真了);期末评教在教研室经常第一,学校总排名也凑活(当然不能跟版上的大牛相提并论)。
家人和很多同事都劝我好好搞搞科研,待在高校肯定得把职称搞上去,我每次都搪塞过去。内心天真的想过以讲师身份退休。收入上,当年本科宿舍的其他哥们早甩我几条街了,每次聚会都被嘲弄“某某,你这工作太有性价比了,一周只上两天班”,明知是揶揄,但内心居然也认同,因为如果我就这么混日子似乎也能养家糊口。但是如果哪天高校重大改革,对有编制的青椒动刀子,最先被扫地出门的应该就是我这种科研弱鸡了,毕竟长期以来高校都是科研说话。不过我想既然现在很多大学也在强调上课的重要性,而且也有高校实行“高级讲师”制,我是否也能捱到我们学校“效尤”的那一天。写到这还是能清楚地感觉到内心深处的失败感。。。
--
修改:tcwyzhf FROM 219.237.112.*
FROM 219.23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