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的发展,科学院承担了很多重大任务,改革开放后,整个社会和百姓生活的变化,科学院面临的问题也非常多。这里仅挑几个涉及科学院未来发展比较相关的问题,大家一起探讨并寻找应对策略……
1.生源问题:2000年后随着国家211、985工程的实施,科学院的生源问题越来越严重,科学院大学也只是杯水车薪,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纠葛:科学院太大了,学科多、人员多、所跨地域广…… 当家才知猜谜贵,盘子大了带来的问题又多又复杂。
3.PI队伍结构问题: PI带队是近几年的新思路,但现在问题也多多,遇到个不厚道的PI,不善言词的小兵除了干活发展难保。
4.成果转化及收益分配:应提高研究成果的转化率,转化收益的分配要公平合理,还要考虑未来发展积累。
高校与科学院本应是我国科研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两大基地,两者应该在资源上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在成果上相互竞争。两者一起共同把人才培养、梯队建设、基础及创新研究、成果转化等做好。但从目前发展势头来看,两者的竞争之势远大于两者的合作,特别是在资源的竞争上增长越来越明显。
应对策略的基本思路:高校与科学院重组,鼓励两者在资源上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在成果上相互竞争。
初步设想:
1.将高校与科学院涉及的各学科,统一考虑,以学科为条线垂直统一协调资源。每一学科下垂直管理包括科学院的研究所、高校的院系甚至教研室的科研工作;
2.每一学科可以根据现在人员分布情况设置多个PI,PI下有若干层级形成人员梯队,不同层级上人员由国家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每个PI下的梯队人员可以自由流动。以目前科学院人员的科研及工程实力,估计PI人员数量会比高校教授要多一点;
3.将全部学科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工程应用等三大类,按学科、PI团队、梯队逐层分类进行考核,不同类的考核目标不同,考核内容及方式也不同;
4.同一学科下,多个PI领头人的考核,由类似于老杨这样的老科学家、退下科研一线的老院士,以及学科梯队人员(包括学生)共同评分;
5.本科生报考研究生,可在某一学科下自由选择,完成基础课程学习后进入某PI下的科研人员梯队;
6.鼓励科研人员进行成果转化开办股份公司,科研梯队中的人员(包括硕士生、博士生、博后等学生)进入公司工作,共同分享公司50%的股份(必要条件),另50%的股份归人员所在单位共有。
7.撤销教育部与科学院,两者重组为一个负责科教文卫的组织。义务教育以上的高中及本科教育,由这个重组后的科教文卫组织负责,从硕士研究生开始,即纳入科研梯队;原教育部拆分为一个负责义务教育和市场化教育的部门(义务及市场部),市场化教育赚的钱由这个部门交给科教文卫组织使用。
抛砖引玉,大伙吹胡子瞪眼均可,只求畅所欲言,把事情浇透共寻解决思路:)
--
修改:dolphiny FROM 117.136.38.*
FROM 117.13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