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各种过节略掉,只看真正的技术问题.
话说,这需要专业人士评论了
下面是方舟子的评论
------------------------------------------------------------------分割线------------------
所以这里重点说说裴钢的论文。那篇论文研究的是G蛋白偶联受体(GPCR)。这是一类位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帮助把信号从细胞外传递到细胞内,所以它一端在细胞外,另一端在细胞内,中间部分来来回回跨了七次细胞膜。饶毅信中认为裴钢那篇论文造假的理由就是:“众所周知 GPCR 需要七重跨膜区域才有功能,裴钢号称只要 5 重跨膜”,所以一定是假的。
这个理由是不足为凭的。虽然GPCR的野生型跨七次膜,但是,很多蛋白质有多余部分,去除那些部分并不影响功能。裴钢论文证明的就是去除GPCR的某些部分、只跨五次膜不影响功能。如果像饶毅说的那样,GPCR公认必须有七次跨膜才有功能,那么,裴钢这篇论文就不可能通过评审发表。它得以发表,说明饶毅所说的并非公认的定论。别的实验室后来也发现了有的GPCR只要跨五次膜甚至跨四次、二次、一次膜也有功能(文献1,2,3),并不是非要完整地跨七次膜不可,可见饶毅用以指控造假的依据并不成立。
裴钢这篇论文发表后被引用了80多次,相当一部分是自引,影响不大。但是至少有两篇论文研究了它研究的同一种蛋白质(CXCR4)的五跨膜突变,虽然用的实验材料或方法不同,但他们认为结果与裴钢论文相符(文献4, 5)。关于GPCR结构的综述文章,有的引用了裴钢这篇论文(文献6),说明其结果也是被领域同行认可的,至少我没见到有论文、综述对裴钢论文的结论表示异议。
当然,结论正确的论文不等于就没有造假,通过伪造、修改实验数据也能碰巧得出正确的结论。饶毅可能还有其他理由认为裴钢论文造假,他没具体指出来,我们不好讨论。指控别人造假,就应该把证据、理由都摆出来,才能引起重视,才有望导致调查。
如果饶毅有充分的理由认定裴钢论文造假,认定“该篇论文的图 3、图 4、图 5 是不可能真实的,只有造假才能产生”,那么解决的办法就是重复这三个图的实验,看是不是能得出那样的结果。其实该实验很简单,不难重复。至于饶毅建议由我来监督重复实验,我感谢他对我的信任和认可我的“权威性”,在信中甚至认为我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还权威(“如果贵委有谁看不清楚方舟子仔细的分析,如果一个专门机构工作不如业余打假的个人,应该检查自己,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但我既没有自己的实验室也不可能跑去裴钢实验室盯着他们做实验。更合适的办法是裴钢把相关材料(论文中所用的cDNA)送到第三方验证。不过,如果饶毅没有别的证据,仅靠信中说的那条理由,大概没有实验室愿接这个活儿。所以还是希望饶毅能把他认为裴钢论文造假的理由充分地展示出来,如果有的话。毕竟,指控别人学术造假,并非儿戏。
2019.12.2
文献:
1.Duran-Prado M, et al.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09) 94:2634–2643
2.Cordoba-Chacon J, et al. Cell. Mol. Life Sci. (2010) 67:1147–1163
3.Perron A, et al. J Biol Chem (2005) 280 (11): 10219-27
4.Roland J, et al. Blood (2003) 101 (2): 399-406
5.Hamatake M, et al. Cancer Sci. (2009) 100 (1): 95-102
6.Wise H, J Mol Signal (2012) 7: 13
--
FROM 124.20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