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没说过企业不能推动科学进步啊。你从俺那句话里读出来这个意思的?
另外,你的成本与革新论貌似站不住脚啊,成本与革新只是表面上存在关系。scaling down下去,还没到物理极限呢,就先成本攀升了,提前终止了原有的发展路径。但更本质的是什么?人多力量大啊,密度越高性能越高啊,成本还不变,棒棒哒。本质不是这个逻辑吗?本质是因为接近了物理极限原有道路走不下去嘛。
这个本质里面,有点特殊的东西。是什么呢?一套新方案,以及这套新方案的尽可能多次迭代。然后呢,再找一套新方案,再尽可能多次迭代。这就存在规律了。什么规律呢?指数式发展,后浪接前浪,多个波次,每个波次里面有一种前所未有的、颠覆以前方案的发展策略,然后尽量保持这个策略,按步调迭代递进发展。
每一波里的这个颠覆性的解决方案,就是产业共性技术。这个东西你指望企业来搞,那是不行的,因为没法通过竞争实现共性的东西,这是市场失效的地方。那企业能搞什么呢?当然是把产业共性技术多次迭代,渐进式应用,这样才能不花什么成本就赚钱。企业要是天天琢磨另起炉灶那怎么吃得消。但是,企业可以把共性的东西个性化,个性化是可以通过竞争实现的。
产业共性技术,就是新一波发展里的那个颠覆性的解决方案,那种新的发展策略,那套持续提高器件功能密度的发展路径。这个东西谁来搞?靠基础研究的大知识分子们吗?不行啊,他们发现新知有一套,可惜大多数人都对解决具体问题不屑一顾,也完全不了解具体的产业发展需求,更没有稳定的资金支持,而且单打独斗无异于隔靴搔痒,弄不好还搞得一事无成,在评职称、带学生方面都会极度被动。所以学界没人去搞。基金委胡椒面撒得再多也没用,因为不成体系。基金委也不能未卜先知,提前知晓产业界长期性的发展问题在哪里。
好了,问题来了。高校搞基研的解决不了、企业也办不了的事、基金委也组织不了的事情,到底靠谁解决呢。俺讲到这里,下面肯定有人讲,说DARPA可以嘛,你这个小同志,怎么这都想不到。严格说,这位老先生讲得不全对。光靠darpa是不行的。说清楚这件事最省事的,就是反证法。如果darpa就能搞定数字逻辑芯片的发展问题,给企业找到出路,那逻辑集成电路发展这条线就太简单了。实际上,数字逻辑集成电路发展到现有阶段,量增的矛盾与质变的矛盾相互交织,已经极度复杂,不单是个超级复杂的巨系统,而且还有着传统复杂巨系统所没有新鲜特点。
铃响了,就聊到这里。给大家留两个问题去思考:数字逻辑集成电路有着哪些传统复杂巨系统所没有的新鲜特点呢?又如何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克服这些新的挑战呢?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搞集成电路的知识分子们想出了一个其实并不难想的新方案,推动了系统工程的进步,克服了数字逻辑集成电路的发展难题,相信看本帖的各位也一定能想得到。
【 在 logoser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其实不太明白你们为什么会认为企业不能推动科学呢?那什么是科学?为什么会有科学革命,根子上是交易成本的改变,从而提高大众福利,没有对成本的极致追求,怎么会有革新?谁会对成本追求,毫无疑问,企业才有这个动力,其他组织没有这么急迫,企业生存压力导致的,为什么电子产品迭代这么快,高校能做到?互联网靠高校?当然可以说这些都是技术。
--
修改:phoenixhills FROM 123.123.99.*
FROM 123.12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