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入职的时候和你的感受一样,看到系里的老教授都躲着上课,上课的PPT就常年存在教室电脑里面,几年都用那一个。也感慨过,教师的本职工作不是应该好好育人吗?一度我也成了我们系课时最多的老师,一门心思如何把课较好,教评也在前5%。几年过去,我现在也成了能少上课就少上课的那波。温水煮青蛙,回想一下。比较重要的是,公平问题。自己做研究的时间被挤占,参加其他学术活动的时间被挤占。而那些不上课的呼呼地发文章,没课了到处旅游。我这边冬季早八点的课,那边在三亚晒太阳。我带着学生到外地实践风餐露宿,回来教学奖励都是系主任的。另外,也是越来越觉得老师到底能对学生有多大影响呢?我上的课也就是他学生生涯中不计其数的课程中的一个,尽职尽责讲好即可,没必要自作多情去做人生导师。然后,就是发现不少学生真的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你苦心设计的教学方案,他们只想别影响学分绩。所以,现在我也明白了做好分内本职工作即可,不必过渡投入。
【 在 yuhanaut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了楼上各位的讨论,作为一个文科基础课青椒也来说两句。lz包括楼上很多人都为推掉课而高兴,难道少上课真的体现了教师的价值吗?教师的本职工作难道不是教书育人,或者说教书育人在发论文面前就这么没有意义吗?我只是讲师,但是当副系主任,帮助负责全校的某门文科基础课。在位几年,对这门每个学生都要上两三学期的基础类课程的制度设计,做了不小的调整,改变了一些原先不合理的情况,自己感觉很自豪,虽然接下来也就不做了。不仅如此,自己还把最难的一些课程(这门课也细分了很多具体课程)挑上了,也间接地带动了其它一些老师上一些这类比较难的课。与此同时,我也看到一些老师,包括本系本院学术最厉害的某些老师,上课永远是上最简单的、不用备课的一些课,照本宣科,上完课了事,发论文、评职称固然是很快,但对学生又有什么贡献呢?这类老师还有一些工作,就是帮忙做全院的科研规划,开什么新课,搞什么教学创新,设计了一堆课,自己一门都不上,全都推给别人。这种教师除了实现了自己的所谓人生价值,又给学生带来了什么?除此之外,教学改革、教学研究,其实不是没有可以做的,关键看你怎么做,用什么态度来做。自己上基础课、人文类的课,就很喜欢研究一下建国初17年间的教育史,这种论文立场基本上是批判性的,虽然不讨喜,但是看到现在又在走回头路,回到17年,自己觉得还是有意义的,不管是人文关怀还是现实意义。
:
--
FROM 123.11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