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高校老师所谓项目要贴近实际应用,其实就是去接一些公司里技术难度不高的活,这些活在很多大公司就是外包出去的边缘工作(所以自然是发不出paper的)。
但就算是这种活,你去雇一个本科生,那也得月薪一万吧。在高校,你给研究生开两千就挺多了。这种所谓贴近实际应用的研究,唯一逻辑就是降低人工成本而已。
本来设计这套制度,贱卖优质学生的劳动力,是为了在高水平教师的师徒制带领下,去解决高级研究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学生的培育,和学术技艺的传承。
做此类工作,就背离了这个思路。它最显性的标志,就是发不出高级论文。
简单来说就是,现在设计一套制度,贱卖优质生源的劳动力,是让他们学卖茶叶蛋,还是让他们学做原子弹?至于贱卖劳动力的原因,就是你替我干活,来抵你的培育费。
【 在 angusta 的大作中提到: 】
: IT类学生,课余给公司干点活,作为课题。老师,学生,一般拿多少钱。 ...
--
FROM 218.20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