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单位最近几年的新人入职情况发表一下感想。这几年因为实行3+X,非名校的师资招聘的确有些障碍。我们理工科专业,最近几年入职的新教师女多于男,可见现代社会男老师承载的经济压力还是大些;二、最近几年入职的海归英国博士居多。我的同学朋友在英国读博的通常都是家境宽裕的。所以读博可以是学术信仰,但入高校这样的坑前应该先检查一下自身条件:是否容许自己失败?是否家里有足够的条件支持十年寒窗的高校教师不需要为钱着急?身体条件是否经得起007?自己是否真的有学术潜力?
现在各高校急功近利的现象非常严重,如何为青年人提供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才是高校行政人员应该致力于改善的事情。然而现在的行政人员要么是颐养天年类型的,要么是踩着其它教师学生肩膀拼命往上爬的。我们学校居然有辅导员厚着脸皮来找老师帮忙带学生团队参加专业竞赛,最后获奖了辅导员却占着第一功劳。不得不承认,现在高校辅导员晋升要比专业老师快得多。
所以复旦事件终究是位于高校低层的教学科研人员和行政制度的矛盾。
--
修改:ilovecherry FROM 110.81.82.*
FROM 110.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