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国人A1解决了一个很模型化的问题P_1。
A国企业C_A1有个技术难题P_C1,背后的科学问题跟问题P_1是想通的,有可能参考问题P_1思路,通过的具体研究,理论、实验和工业数据相互配合,最终得以解决。
同时,B国企业C_B1也遇到类似的技术难题。
您觉得A1会去帮谁?想都不用想,大概率会去帮A国企业C_A1。那C_B1怎么办呢,看看我朝的一些企业的操作就得到答案了。
发表的是一般的科学规律,技术背后的科学问题是一般规律在特殊场景下的具体形式和应用,也是科学规律的拓展。没企业提需求,科学家压根想不到那些奇葩条件下的问题竟然还值得做做,而不是给个一般规律就完事了。然而,那些奇葩条件下得到的结果通常是不发表的。我们连老外在干嘛都不知道,更别提什么关键技术了。
以为技术就是试错和经验,那真的有点单纯。技术背后的科学问题不理解,连往哪个方向试都不知道。。。
背后的科学问题不理解,连设计上什么能用,什么不能用都不知道哎。
什么时候企业可以大量雇基础学科(理科)的博士参与到研发队伍里了,什么时候学科里最优秀的年轻人在去企业还是找教职之间犹豫了,或者说这两者可以较为顺畅的切换了,就说明关键技术要有希望了。
【 在 Attdo 的大作中提到: 】
: 在科研界混,常听到的话就是“关键技术不行是关键基础科学问题没解决”。我一直理解不了这句话,因为一般来讲,基础科学的研究成果都会公开发表,不会存在保密问题;而且现代科学发展已经进入瓶颈期了,基础理论很难有大突破,按理说不应该存在理论难题了,那么我们的技术为何还是落后于人?到底基础科学是怎么支撑技术的?我的理解是,技术靠的是反复试错和积累经验,而这恰恰是高校界最不愿干的事。
--
FROM 59.109.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