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文字转载自 NewExpress 讨论区 】
发信人: slhm (newbug), 信区: NewExpress
标 题: 披上预聘制外衣的 “非升即走” 如何扭曲高校人才体制?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ue Sep 14 08:32:08 2021), 站内
https://mp.weixin.qq.com/s/De8s4q_GHEzZcMWPfRe2bg
导 读
近年来,“非升即走” 成为国内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中备受关注的一个词,一些高校 “青椒”(即 “青年教师”)在网络上发帖,陈述在 “非升即走”制度中遭遇的不平等待遇,并痛斥该制度的不合理。2021年5月,复旦大学数学院的恶性事件发生后,“非升即走” 更是从学术圈走向公众。
有评论称 “非升即走” 是国内高校引入国外 “预聘-长聘制”(Tenure-Track)制度后产生的“怪胎”,个别高校大量招收“特聘研究员”并淘汰,不提供预聘制条件却要求中间转轨,是假 “预聘-长聘制”。
更有评论直接指出, “非升即走”招收要求低,待遇低,却被赋予“中间转轨”的可能性,造成青年教师群体的“内卷化”,激化矛盾。
究竟,青椒们怨声载道的人事制度与预聘-长聘制有何联系和区别?预聘-长聘制仅用 “非升即走” 四个字就能概括吗?
本文通过对高校青年教师的访谈,对中美两国相关文件和数据的分析,试图从人才筛选、扶持、考核三个角度辨析中国预聘-长聘制的 “李逵” 与 “李鬼”,探寻当前中国 “青椒” 困境背后的宏观因素与高校职责。
--
FROM 113.5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