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要选择,说明备选项是各有利弊的,选了就别后悔,好好干就是了。
我读研读博在一个很大的团队,大老板是院士,前些年二老板也评上了院士,我发了祝贺的短信。博士毕业就留校工作,在这个团队继续干了几年。可能还是觉得每天熬着太耗了,完成领导指派的一些课题外,把自己博士课题的工程化也做完了,然后就离开了。这时发论文数为0,没有评副高。工程化后的产品给团队带来了超过2kw的收入,而自己啥也不带走,算净身出户。现在想想那时候还是有点清高了,不过也留下点名声。
去了一个教学为主的教研室,教教书,轻松了一年。然后,以前合作过的甲方看我这种状态,担心我会废掉,希望我能继续和他们合作。这里得感谢自己的导师,仅过问了一次,就没再干预,更没有打压。由于离开时是净身出户的,就没有启动经费,只能自己拿工资垫上买仪器设备,等过了一年多,第一笔经费到账,才慢慢报回来。为了控制成本,多数事情,包括科研和一些杂事,是亲历亲为,慢慢的经费就有了一定的积累和结余。博士毕业快10年了,还是讲师,有段时间学校盛传老体制教师也要搞“非升即走”,学院院长吓唬我快要滚蛋了,才赶紧写了几篇论文,把副教授评了,评的时候导师对我的工作还算肯定,支持了我。
又过了几年,开始聘人和找老师合作建组,现在小组也有三名科研人员加一名行政,另外有3~5位研究生,算是有了一定规模。
评正高职称就暂时别想了,看着师弟们一大把上了正高,还是有点羡慕的。不过这几年经过努力,在自己的博士课题这个细分领域也做到国内的头部,解决了几个关键技术问题。有位师弟还有这个方向的课题想找我合作,我婉言谢绝了,还是我心胸小了。
我现在的状态是压力不大,因为只要不再盲目扩团队规模,经费不会成问题。现在是想,把研究方向的几个留下的问题解决或改进了,再写写专利发发文章,或许再过几年去看看能否把教授给评上。
自己选择的路,不要后悔。
--
FROM 123.11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