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板油说现在“产学研”无法形成闭环而是“科研-论文-待遇”形成闭环,说一说最近的感悟。
我发现有一些人已经通过标准化流程建设,形成了论文的批量化生产线。学生来了之后如同流水线上的工人一样,按标准流程操作,论文一批一批的产出。大部分青椒可能还没有这个意识,还处于小作坊生产模式,论文产量和这些建成了流水线、开足马力生产的“学术企业”没法比。
实现批产论文的流水线不是最重要的。跟社会上的企业生产销售类似,产品的销路比产量要重要。在学术界,谁搞定了产品的销路,谁的产品销售渠道越高端,谁就越成功。打个比方,在生物领域被很多内行人说是“搞摄影”的S公,跟批量化产出Y美女、W美女等“高徒”相比,其实更重要的是他打通了CNS的销售渠道,产出的论文能买个好价钱,然后再去忽悠高校、忽悠国家的经费,再后来忽悠老百姓实现更大规模的变现,最终赚得盆满钵满。再比如信息领域中的某励志学者G,在读博阶段就实现了论文的批量化生产,短短三四年产出几十篇SCI,在那个唯论文的年代快速挖到了学术上的第一桶金,此后又通过其批量化生产能力,打造了W、Z、Q、L等一批优秀人才,排着队戴上了帽子,后来G等人陆续进入了多个IEEE汇刊担任AE甚至EIC等职务,实现了产销一条龙,其徒子徒孙的产品再也不愁销路。产品和销售环节都畅通无阻以后,事实上也就打造出了一条高端人才生产的流水线。普通科研团队早已难望其项背矣。
这些人已经逐步实现了在所谓的“学术圈”的内循环,而让这个循环保持运转的源动力其实是国家的科研投入。本来应该流动到踏实做事的科研人员手中,实现产学研良性循环的经费,被施公这些科研硕鼠截流了,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导致了学术界的堕落。
国家破四唯的决策方向是非常正确的,但是要想真正扭转局面,还是应该想办法停止向这些垄断资源、批量制造无用论文产品甚至高端人才、引导我国的科研往错误方向发展的硕鼠们输血,让他们获得的资源回归正常,让资源流动到真正做事的科研人员手里。
--
发自xsmth (iOS版)
~~~~~~~~~~~~
--
※ 修改:·ohshuimu 于 Jan 17 09:27:57 2022 修改本文·[FROM: 218.10.128.*]
※ 来源:·水木社区
http://m.mysmth.net·[FROM: 218.10.128.*]
修改:ohshuimu FROM 218.10.128.*
FROM 218.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