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人民网也发声了。
人民热评:组团去东南亚读博,不是内涵式发展之路
新华报业网
论见|邵阳学院“洋博士风波”:“注水”容易“挤水”难
北晚在线
花1900万引进23名“菲律宾博士”?邵阳学院一则公示引热议
澎湃新闻
邵阳学院巨资引进23名留菲在职博士,教师:地方高校引才不易
封面新闻
邵阳学院批量培养海外在职博士,背后有哪些制度诱因?
新浪财经
邵阳学院批量引进海外博士,师资提升还是“歪门邪道”?
界面新闻
邵阳学院1900万引进菲律宾亚当森大学博士,中介:读博保录取,16.8万
腾讯网
花两千万批量招“菲律宾博士”,不得已的“权宜之计”?
以下文字原本是回复WL版的帖子,刚才发现那边已经删主题了,所以这边也贴一个吧。
这事情的根子在教育部的考核评审制度上。
(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哪家媒体点名教育部,最多也就内涵一下“制度”。这制度谁定的?谁有能力定这样的制度?媒体能不知道?)
本来人家只是由3个大专拼凑起来的一个二本学院,以前也就招些平庸的老师,安心上点课就行了,也没多少科研要做。
但现在,博士比例要达多少,海龟要达多少,有海外经历的要达多少……公众就看到高校审核评级A+、A、A-的,就没想过那些ABC都是是怎么来的么?可以说每项指标都是学院领导的年关。
小地方学院领导也愁的,你要招真材实料的海龟吧,人家压根就不来,就算你砸钱请人来,人家也就是冲钱来的,心思也不在这里,往往是没几年就跑了。何况把海龟们都招来了,老教工咋办,总不能把老教工都开了吧。
邵阳学院的领导也是个人才,心想外面的人招不来,还不能把自己人送出去镀金么?可自己的人都是些啥底子,自己又不是不知道,就是想把人往麻省和哈佛送,那也送不去啊。更何况就算是下了血本真把人送去麻省和哈佛镀金,说不定一毕业人家就不回来了(这个大家都懂的),咋办?于是邵阳学院领导一合计:送菲律宾。这样一来上面的考核指标顺利完成,对老教工也有了交代,上下皆大欢喜,只要邵阳学院的领导们没把这个钱往自己兜里揣,那邵阳学院的领导绝壁是殚精竭虑苦心经营的好领导啊。
为了招到千里马,邵阳学院千金买骨不行么?这些年社会上年年都有人呼吁要提高高校教工的待遇,破除唯学历,怎么真到砸钱买骨的时候,大家就反水和学历较上真来了?对于一个二本大学,一个非研究性大学,有那么多科研要做么?需要那么多博士还得是海龟?对于小地方来说安心肯干比学啥海龟学历重要得多。更何况,85万卖身钱多么?一生还就只能卖这一次。如果你寒窗苦读数十载,好不容易留洋归来带着一身真本事,那么,给85万你愿意去邵阳学院待一辈子么?
再看看邵阳那地界,距珠三角不足千里,珠三角地区啥薪酬水平。别说千里马,但凡有点能力的600里中马都能走马过去。去到珠三角,人家1、2年就能赚出这85万来,根本就不用卖身,不香么?没跑的要么是劣马,要么是拖家带口实在跑不动,当然也有因为情怀的,这种奉献式的人物终究是少数,是满足不了指标考核的需求的。但可笑的是,那么多人都是冲钱去的,结果个个都说自己是情怀,不禁一声冷笑,呵呵。
教育厅调查?有个毛的好调查,这些年这层窗户纸上上下下心里都和明镜似的,现在窗户纸被小孩捅破了,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瞎起哄。教育厅当务之急就是和邵阳学院领导商量个法子如何把牌坊再立起来。
大家就看到一只野鸡,就没去想良家是如何被逼成野鸡的。
啥刷新认知,要我来说,你们真是图样图森破!
BTW:这帖发在WL版,那里居然还有人说这是为邵阳学院洗地,是甩锅教育部,真是可笑。
--
修改:Input FROM 113.108.247.*
FROM 113.108.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