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倒回到2021年8月,高瓴气候变化团队投资了钙钛矿研发厂商曜能科技,这也被看做是一级市场开始关注钙钛矿的一个重要风向标,此后一众追随者开始讲目光转向了钙钛矿领域。
那在高瓴投资之前呢?
首先,资本市场对钙钛矿的缺乏兴致的。
周林,国内最早一批关注到钙钛矿的投资人之一,她的回忆是这样的:“2018、2019年,我们投完时候也跟很多头部机构推了项目,但他们基本上都摆摆手拒绝了,对新能源领域并不感冒。”
与高瓴选择相同,周林在钙钛矿领域布局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项目也是曜能科技,据悉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孙于超毕业于清华化工系,同时他也是协鑫光电董事长范斌的师弟。
其次,在2013年,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将钙钛矿评为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之一,并为它打上“新一代太阳能电池材料”的标签。之后,钙钛矿更是成为了顶刊的宠儿,学术界的新星。
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是在2018年开始关注钙钛矿的,他谈到:“我最早关注到钙钛矿,是因为看到国内外很多科学家在不断刷新钙钛矿的发电效率记录,我当时就想,怎么这个跟撑杆跳一样呢,不断有新的世界记录出来,也感觉到这个行业跟我们之前认识的很多方向不一样。”
这一冷一热的对比,也说明钙钛矿还处于非常早期,更多地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我一个在光伏行业工作的同学也提及,在2017年他读研时,钙钛矿已经非常火了。
其实,在2018年,米磊也是有看了一轮市场项目的,但是碍于当时钙钛矿的技术成熟度和产业化能力,他并没有出手。
周林也谈到,早年间,虽然学术界和产业界对钙钛矿给光伏产业带来的颠覆性效应是有一定共识的。但是由于新能源当时并未受到投资人的关注,投资机构布局较少。
但今年,米磊觉得布局的时间点到了。
于是他和他的团队把市面上的钙钛矿项目都看了一遍,最终在七八家中,选择了仁烁光能进行投资。
而中科创星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出手钙钛矿项目,是因为看到了光伏主流技术晶硅的天花板:硅基成本和能耗的不断上升,其效率也将很快达到极限。这个时候钙钛矿的价值就变大了。如果晶硅还在高速增长的过程中,那么相对而言,钙钛矿的重要性,就没有那么大。
除了技术迭代方面,在政策端,国家也将碳中和提到了很高的战略位置。
今年8月18日,科技部等九部门印发《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提出研发高效硅基光伏电池、高效稳定钙钛矿电池等技术,再次将钙钛矿这一新技术推至聚光灯下。
在去年《“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里也已经有了“发展钙钛矿等先进光伏技术”这类的表述。
而国家层面对碳中和这样的重视和规划,也将这个市场的空间打开了几十倍。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则是产业化进程的推进。
在仁烁光能联合创始人兼CEO沈承勇看来,当前钙钛矿的产业化已经走到了一个拐点。从学术界来讲,经过不断地研发,很多科学问题基本上已经解决了,那接下来就是工程化的问题,也就是如何把产品尺寸放大,把产线放大。
而实现从实验室到产业的突破需要大量的资本和产业方。
--
FROM 218.20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