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书记、主任窦贤康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专访。
中国新闻周刊:在整治评审专家被“打招呼”的顽疾方面,自然科学基金委有哪些具体举措?
窦贤康:今年以来,我们的工作重点主要放在“正面引导、极限防守、严肃惩戒”三方面,尽最大可能使“打招呼”起不到效果。
首先,我们在自然科学基金委内部召开评审专家被“打招呼”顽疾专项整治调研座谈会,开展了多轮调研,听取委内外人员意见建议,并利用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受理工作总结会议的契机,向参会的80余家依托单位科研管理人员宣讲。
在“极限防守”上,我们制定了严密的防范措施,并形成相关制度。今年杰青、优青项目评审时,我们对答辩类项目的评审会议形式、纪律要求、专家选取等做出了一系列具体安排。比如,在通讯评审过程中,我们缩短评审时间,增加评审批次,缩小“打招呼”的窗口期。在会评时,增加“大同行”专家比例,答辩分组严格保密,直到答辩当天才公布。评审专家从收到会议邀请开始直到评审会议结束前,避免与答辩人员主动交流,报到后统一保管手机,会议期间不离开会场区域。专家在进入会议室前,不允许私下讨论,不清楚所在分组及评审项目情况,中午在会场统一午餐、午休。我们还要求答辩人及其他利益相关方,不得在会议酒店住宿、用餐,答辩结束后迅速离开。
此外,自然科学基金委把“打招呼”问题列为今年监督检查工作的重中之重,与驻科技部纪检监察组一起,将涉及项目评审“打招呼”的典型问题举报列为重点查办案件。对涉嫌的相关责任人,我们会暂停其参与本年度科学基金项目申请的评审。
检验工作好与坏最本质的标准,是看最好的人有没有上来,最差的人有没有被淘汰。从评审专家和答辩人的反馈来看,今年整治有明显的效果
--
FROM 115.2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