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办法,学校想上双一流。
其实十年学校的领导不错,科研激励机制不错,低价招了一大票985博士,当时科研成果很好。
一年全校能拿200项国基,包括地区基金。科研业绩不好的老师承担多一点的教学工作。大家各司其职,不过在科研奖励机制下,
很多人都在职读博士,发专利发文章,学校科研成果一时间挺不错。
后来说要破五惟,职称文件变化,以前是有较高硬性条件,达到基本就能上。
后来变成打分制,很多项打分,就是什么都要有,不突出没关系,也不容易区分谁条件更好。
慢慢学校科研成果就下滑了。
【 在 sterlingchen 的大作中提到: 】
: 想出这个政策的领导真是神经病
: 很多好的科研都是在宽松的条件下出来的
: 这样逼着人有成果的 都是太看短期了
: ...................
--
FROM 106.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