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管发明不是基础研究,属于第四类研究,推动产业升级的颠覆性研究。发明晶体管是为了代替电子管,解决跨洋远距离通信噪声太大的问题。
是不是第四类研究,和转不转化没有关系。关键在于是不是为了解决产业发展遇到的瓶颈问题。
1999年,胡在实验室验证了finfet,就证明了这个器件原型能够解决英特尔1995年提出的平面cmos将在2010年前后失效没有后继器件,这一产业遭遇的重大瓶颈问题。这不是什么马后炮,这是梅搞的新型系统工程,由芯片核心器件开始,渐次生成整体方案。
【 在 stars1986 的大作中提到: 】
: 贝尔实验室发明了晶体管,就是基础研究,拿了诺贝尔奖。
: 胡正明实现了一种新的晶体管结构,从来没有人报道过,也是从0到1,即使拿不到诺贝尔奖,也算基础研究。1990-2000年代,各种新的原理和结构层出不穷,有几个成功转化了呢?这些新概念,不管能否成功转化,都算基础研究。
: “解决的产业发展遭遇的重大瓶颈问题”,这是马后炮。1999年,就能够知道FinFET能够“解决的产业发展遭遇的重大瓶颈问题”吗?
: ...................
--
FROM 218.24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