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万科研经费到手后,郭某的“学术研究”更像一场纸面游戏。根据学生举报,他的实验室看似设备齐全,却很少真正开展实验,反而频繁发表高规格论文,据称累计有一百七十多篇SCI成果。
在此之前,这个名字可是学术界响当当的“首席专家”:公开履历显示他是1994年省高考状元,本科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材料专业,2000年赴日本九州大学攻读博士,2023年回国入职后,不仅是博士生导师,还头顶“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德国红宝青年学者”等多个耀眼头衔,甚至被列为国家重大人才工程A类创新人才。
与之匹配的是实打实的优厚待遇:年薪140万、安家费300万,外加500万科研经费支持,三项相加近千万的投入,七年下来,花在他身上的钞票,少说也得是一个小目标了吧!毕竟他可是校方重点打造的学术标杆啊!
冷知识:学信网只能查2001年后的学历,我看了百科,写的是94年入学,那就刚好是98年毕业,完美避开学信网,这给学历核验留下了天然漏洞。
02高校引进的"闭眼操作"
要说这出荒诞剧的关键伏笔,得看郭某当初入职时的“绿色通道”。2023年他回国求职时,正是高校冲刺“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时期,拼头衔、拼经费、拼论文成了衡量引进人才的核心指标。而郭某叠满了“高考状元+海外博士+外籍院士”三重buff,怎能不戳中校方的“引才焦虑”?
从公开信息来看,他入职后迅速被委以重任,不仅带博士生,还手握大额科研经费,可学校人事处后来却回应“不清楚他的情况”,甚至表示其“未在学校认定教师资格”。
--
修改:FDA FROM 111.164.183.*
FROM 111.164.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