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力巨大却反致亏损,铁路WiFi为何不受待见?
前几年有句流行语火爆了网络,即“枯藤老树昏鸦,空调WiFi西瓜,葛优同款沙发,夕
阳西下,我就往上一趴。”
虽是戏谑之词,但也从侧面反映出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那就是时代在变化。
WiFi对人们的重要性甚至可以与夏天必备的空调西瓜并列了,这样的事情若是放在十年
前,一定是人们想都不敢想的。
而在创业者眼中,这样的创业契机是可遇不可求的,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像今天这
样,人们所有的碎片时间都成了催生金钱的利器。
几乎时时刻刻都对流畅的网络有着巨大的需求,于是,用于交通方面的铁路WiFi应运而
生。
有一家名为动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就决定从交通着手,在铁路上铺开一张网,用
来笼络用户。
这是中铁旗下唯一一家经营动车WiFi的企业,有在动车上经营WiFi业务的正规许可。
这家公司成立于2017年12月20日,他们瞄准了高铁动车上高达17亿次的年旅客运送量,
预计最差也能得到2亿人的覆盖人群。
在公司创始人所描绘的蓝图当中,这是一场现代交通与网络科技融汇贯通的开始,庞大
的用户群几乎就要争先恐后地向其涌来。
创始人也曾信心满满地表示,只要有钱就能解决公司在铁路WiFi发展中的一切难题。
岂料事与愿违,在这家公司运营了11天之后的2017年12月31日,有媒体披露,截止日前
,动车网络的营业收入、利润、净利润均为零。
2018年4月2日,动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北京产权交易所官网挂出了一份产权转让公告
,他们决定将公司49%的股权以公开挂牌转让的方式统一面向全社会招商。
消息一出,令人咋舌,这样的企业也会有撑不住的时候?就像每个乘坐动车高铁的用户
都认为自己不用,不代表别人不用。
可事实上,非业内人士又怎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个高铁WIFI系统的运营和维护,每年就
要花费一笔令人难以想象的巨额费用。
相比之下,即便拥有少量的用户,在巨额的投资面前也只是杯水车薪,不值一提。
明明是一只巨大的蛋糕,最后却落得满地鸡毛。
这一点,不但网友们觉得可惜,就连动车网络的内部员工也颇有些难以置信——不少人
进入公司不久就要面临经费不足被裁员的局面。
要知道,动车网络从母公司起就不断向铁路WIFI行业发力投资,甚至还有过花费15亿发
一颗卫星来建设高铁WIFI的想法,但此提议被有关部门直接否决。
截止2018年2月,动车网络从母公司到子公司,短短四年就烧掉了80亿。
有员工表示不解,动车网络是一家实力雄厚的企业,构建铁路WiFi业务可谓推陈出新。
既有巨大的流量群体,又没有任何竞争对手,加上还能接广告赚钱,为什么却没有收入
呢?
难道是公司预估错误,乘坐高铁动车的人们压根不需要WiFi吗?
当然不是,人们对网络的需求是一贯的,乘坐动车的时候,常常能看到身旁的乘客百无
聊赖,不是在打开手机聊天、看视频,就是插上耳机听音乐或通话。
人们有时会抱怨4G信号不好,急于更换5G手机,可见高铁WiFi还是很有市场的。
最初人们也曾经尝试去连接新推出的高铁WIFI,也曾经为搜索到高铁WIFI而欣喜,迫不
及待地点击连接,人们连接了WIFI之后,信号也显示满格。
但是,当人们开始搜索视频或网页的时候心情马上就一落千丈了,人们发现,这里的网
络慢得令人窒息,就连最普通的网页都打不开。
有网友发布视频对高铁WIFI做出评测,视频显示,他在连接了高铁WIFI之后要锲而不舍
地等待上数分钟,网页才慢吞吞地跳出正常显示画面。
而画面周围通常还伴随有花花绿绿的广告,令人不胜其烦,体验极差。
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人们宁可使用信号不好的4G网络,也不愿意去连接高铁WIFI了
,毕竟4G网络就算再差,也不会比高铁WIFI更差了。
在投入与收益远远不成正比的情况下,动车科技可谓是日复一日地烧钱、日复一日地亏
损。
眼看每日500万人次的流量却无力回天,只能以转让股权的方式惨淡收场。
屋漏偏逢连夜雨,公共WiFi面临种种打击
思想家斯宾塞·约翰逊曾经说过:“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这句话虽然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但用来解释动车科技所面临的一部分商业问题是再合
适不过的。
没有人会着手于一个没有希望的项目,高铁WIFI的提出也并非眼光格局的短缺,动车科
技虽然实力雄厚,但也不会轻易去做冒险的、没有把握的事情。
而公司之所以投入如此巨额的资金正是由于有极大的希望在前方牵引。
一位经济学家曾说,高铁WIFI项目如若运营得当,又逢其时,很可能将不是今天这个结
果。
还记得4G时代开始之时,人们对手机的粘性便肉眼可见地在一天天地增加,只要生活在
中国,WIFI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必不可少的。
老外戏称中国人“一部手机走天下”,只要在中国生活久了,到了别的一些国家多半会
出现各种生活上的不适应。
一部手机涵盖了通讯、交通、购物、学习、娱乐、健身、休闲、交友、工作甚至创业等
各大功能。
在中国,只要有部手机,只要手机有电、有内存、有WiFi,就算宅男宅女也能把生活过
得有滋有味。
这兴许就是动车科技对高铁WIFI的信心所在,只可惜当时的他们并未从中捕捉到更多的
商机。
试想,就连火车上卖充电宝都能赚得盆满钵满,动车上的免费WIFI怎会没有受众?加上
动车科技本身的其他优势,想必换做其他企业也会如此信心满满。
2017年以前,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三大通讯厂商所推出的流量资费不算便宜。
而社交软件上的打字留言和语音通话功能正在以流量的方式取代接打电话所产生的话费
。
这种方式避免了人们被打搅,更分走了年轻男女煲电话粥的时长,在某种程度上给予了
人们方便,也节省了话费,颇受年轻群体欢迎。
真正的变化出现在4G资费重点调整的2019年前后,流量资费的下降,甚至一些套餐内包
含了无限流量。
加上流量卡、流量包等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活动方式,只需每月十几元钱就可以不限量
地使用手机流量。
相比之下,公共场合WIFI的使用频率自然不断下滑,这是不逢天时。
从用户体验上来说,只要是在本身流量够用的情况下,人们几乎不可能去特意进行一系
列繁琐的程序登录、注册、认证,只为获取一定时长内的免费WIFI。
更遑论4G、5G流量的速度相对大多数人都在连接的公共WIFI来说更加稳定,加上手机流
量本就充足,这个过程对于人们来说已经失去了意义。
手机流量不为地点的变化而变化,这是WIFI永远做不到的优势,这是不占地利。
据悉,烧钱不讨好的并非动车科技一家企业,几乎所有公共WIFI都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血
本无归的结局。
就连一些机场、车站以及大型百货商场等地也都不约而同地取消了公共WIFI这项服务。
用户之所以不愿连接这些公共WIFI,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因素,那就是出于对自身隐
私保护的需求。
众所周知,这是一个大数据时代,几乎所有网络相关的商业活动都能够使用大数据将人
们的喜好、购物习惯以及生活习惯分类。
沉浸网络多年的人们早已见识过大数据的手段,加上媒体时常曝光的许多关于大数据杀
熟、大数据推荐背后的产业链等新闻,无形中引起人们的警戒。
于是愈发注重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对于公共网络的警惕性也加重了不少,在填写个人手
机号、验证码以及扫描二维码的时候要更加谨慎,这是不占人和。
对于一个人们既不喜欢又不需要,还很警惕的项目,它的没落似乎是天经地义的。
据悉,在用户逐渐减少的同时,铁路WIFI的招商也变得艰难了许多,甚至有媒体爆出“
一些广告商即便免费也不肯来”的言论,更人难以置信。
动车科技股权转让,改革创新蓄势待发
从商业的角度来看,盈利模式的单一以及经营成本的高昂是动车科技在发展的过程中绕
不开的两大困境。
加上外部环境的变幻,可谓是内忧外患,因此才不得不转变思路,才有了2018年6月6日
,动车科技股权转让49%,由腾讯与吉利两家公司共同经营的转机。
接着,动车网络科技改名为国铁吉讯科技。从这个名称就不难想象,竞标成功的腾讯与
吉利正在推动高铁WIFI这一项目朝新的方向发力。
腾讯公司以社交软件为主,而后业务拓展至多个领域,商业变现方面的手段可谓十分多
样。
而吉利集团一贯提倡的“智能化技术”战略也十分出彩,旗下车辆销售额常年居高不下
,可见多为大众所接受。
这两家公司巧妙的商业运营模式以及创新性技术战略在市场上名列前茅。
而动车科技拥有覆盖性WIFI的核心技术,商业理念则相对欠缺,三家结合在一起,称得
上是极好的互补。
吉利董事长李书福曾公开表示,吉利将会利用自身在汽车的出行领域和客户体验方面多
年积累的经验,与两位合作伙伴一起,致力于将国铁吉讯科技打造成全球化的互联网科
技公司,让每一位动车出行的旅客都能实现一站式智慧便捷出行。
腾讯公司拥有极其广泛的年轻群体用户,在工作社交、线上购物、办公软件、餐饮娱乐
、打车出行、网络零售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十分出色的表现,形成了腾讯公司超大范围的
服务体系。
在三方达成合作之后,腾讯有望结合自身优势,将这些与时俱进的新技术应用于动车高
铁,这样一来,兴许还会迎来一个不错的转机。
据悉,“复兴号”高铁已经全面覆盖WiFi,每人限量600M,并解决了之前由于多数乘客
同时登陆而引发的网速低、上网体验差的问题,与之前不同的是,乘客只需要下载“中
铁行”APP即可登陆。
相比网页,人们更加信任由中铁集团直接认证的官方APP,这样一来,也就无形中解除了
人们心理上的警戒。
不仅如此,APP还向用户提供新闻资讯、电子书、应用下载等服务。
在连接上列车WiFi后,APP还将同时提供列车影院视频,乘客可以边坐车边看电影,在休
闲娱乐中消磨时间。
加上高铁互联网平台还推出了高铁外卖,可谓吃喝玩乐齐聚一堂。
知乎上有不少网友晒出自己在高铁动车上订餐、连接WIFI、看电影等截图,无形中又为
高铁上的娱乐项目做了一波免费的宣传。
目前,高铁快运服务也已投入使用,诸多项目的集结使得国铁吉讯科技也在更多的变现
模式当中摸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在当今时代,流量即是金钱,用户即是资本,无需大费周章,只要把列车上与时俱进的
特色服务做好,提高用户粘性,变现并不困难。
让乘坐高铁的用户像在日常生活中一样方便,这或许就是高铁未来的发展方向。
不可否认的是,乘坐高铁的人流量仍在与日俱增,这足以证明高铁WiFi以及其余特色服
务的优势依旧明显,潜力依然巨大。
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好乘车之外的空间,给予乘客最好的乘车体验,在乘客当中形成口碑
,兴许下一个令人瞩目的商业奇迹就在飞驰的列车之上……
--
FROM 113.116.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