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节假日,乘坐高铁出行,成为大多数人的第一选择。
毕竟速度快、准点到,比起飞机经常延误,高铁的准时,迟到一分钟也只能看着它开走
。
包括老外也赞不绝口,曾有澳大利亚球队来中国参加2016年中澳篮球争霸赛。结果都被
300公里的高铁时速震惊,还要合影留念……
图片
加上最近几年线路规划,很多地级市也修建了高铁站,运营里程从2015年的1.98万公里
,增长到如今的3.79万公里,高铁成为一张中国名片,响彻世界。
正在这火热势头时,国务院官方消息传来,明确要给“高铁热”降降温。
图片
很多人不解,明明方便全国人民的出行工具,怎么此刻却被泼上一盆冷水。
当你了解背后原因,或许会像刀哥认为的那样,这个意见,来得正是时候。
1
中国高铁:
曾经的一条虫,正在变成一条龙
有外媒评选中国的“新四大发明”:其中就有高铁。虽然被官方点名,但高铁在中国人
心中仍旧意义非凡。
如今中国高铁,已经是世界第一,里程达到3.79万公里,时速在200-350/公里。
但在过去,中国铁路曾有过一段屈辱历史。
时间回到20世纪,彼时的中国只有16条铁路,且总工程师全部来自欧美国家。
西方媒体还公开嘲讽:中国能在南口以北修铁路的工程师还没出生。
一名从耶鲁大学回来的留学生,决定挑起重任,他愤慨道“我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
工,必须借重外人,引以为耻。”
这就是后来的中国第一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也是京张铁路的总设计师。
图片
起初,京张铁路的地理位置,引发利益纠纷,遭到英俄两国强烈反对。
1905年8月,经过三个月的艰苦劳作,京张铁路完成测定,1909年10月2日,中国人自己
修建的京张铁路终于通车。
伴随铁轨传来的轰鸣声,一个艰难伟大的民族也在屈辱中,挣扎走出。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80年代初,铁路总里程总算达到5万公里,但时
速仅40公里,比汽车还慢。
图片
为了升级铁路,从1997年到2007年,中国铁路先后进行6次大提速。
但仍旧与日本的新干线无法相比,于是铁道部决定:
先引进国外高铁技术,再内部学习消化,之后自主研发。
起初,铁路部发布200公里时速的高铁招标,四大高铁巨头——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斯
通、日本川崎重工和加拿大庞巴迪,个个都想试试。
这其中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
刚开始谈判时,西门子公司态度傲慢,开价高达39亿元人民币。
结果当然是谈崩了,2005年,西门子又回到中国,参加铁道部第二轮时速300公里以上动
车组的竞标。中方给出更严格的条件,最后西门子完全接受价格方案。原因无他,140列
动车组订单,在全球高铁史上前所未有。
为了不受制于一方,中方选择将技术分解,从不同公司引进。
在这样的策略下,中国技术人员从合作外商那里学得非常快。
三年时间便拿下时速350公里的技术,八年后更成为日本高铁在国际市场上的头号劲敌。
看看现在,从过去的“四纵四横”到“八纵八横”,中国交通网已经全面铺开。
图片
2018年,京沪高铁迎来“复兴号”,这是完全纯国产的标准动车组,实现了完全自主化
,核心技术和产品100%国产化!
图片
速度更快,时间更短。
时至今日,中国高铁产品和技术已经出口六大洲、100个国家和地区。给群众出行带来极
大方便。
与此同时,高铁在全国范围大量修建和使用,一些严重问题也暴露出来......
2
光鲜亮丽背后,是巨额债务
过去中国铁路经历了如火如荼的建设,已经成为世界”铁老大”。
但扩建背后,却背负巨额债务。
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欠款5.57万亿元,资产负债率65.88%,有人统
计每天亏5亿。
究其原因,刀哥认为少不了这两点。
1、一味求快:节约10分钟,多砸十几亿
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北京到天津只需要半个小时,的确方便不少。
图片
但中间因为信息不透明,原本规划的是一条时速200公里的高铁,建设时就变成了350公
里,成本也从每公里8870万元增加到每公里1.16亿元。
导致概算总额从123.4亿元提升215.5亿元,加上沿线拆迁成本高达7000万元,这条线路
一度亏损。
而这个速度投射到乘客身上,就是快了十分钟。
同样的,武广、郑西线路也是同样问题。
“武广线”当时国家批复投资为1080亿元,但实际概算投资为1166亿元,超标86亿元。
超出预期的不止这些,还有高估的客流量。
2、盲目乐观:乘客太少,入不敷出
依旧是京津城际铁路,当时预估3000万人次/年,结果从2008年运行一年来,实际只有1
800万人次/年。
客流量跟不上,更别提盈利。每年贷款利息就达7亿元,其营业收入还不够支付运营成本
。
可怕的是,这并非个例。
兰新(兰州至乌鲁木齐)高铁每天只开行4对高铁列车,运输收入连电费都无法支付,但
兰新高铁却有每天开行160对以上高铁列车的能力。
图片
在此次国务院此次发布的《意见》中,明确将速度等级与客流密度挂钩。比如双向客流
密度1500万人次/年以上,可采用时速250公里标准。
但据《甘肃日报》报道,兰新高铁开通前4年累计发送2017.53万人次旅客,年均约500万
人次,客流密度必然更低,显然不符合要求。
就连接西安和成都两个特大城市的西成高铁,其设计时速为250公里,2019年旅客发送量
为1314.5万人次,也是常年亏空。
图片
长此以往,中铁总已经要靠财政补贴和不断借新债还旧债来维持。
除了高额债务,其他比如:
由于过度发展高铁,势必减少普通铁路的建设,导致中国交通运输结构恶化,反而加重
公路运输的压力。
种种原因表明,“高铁热”的确该刹车了。
3
中国高铁:需降温,但不是降好感
仔细来看,名义上是给高铁降温,并不是指停止建设,而是客观、合理地修建高铁。
俗话说“火车一响,黄金万两”。足以见得交通发达,对于带动经济多么有用。
《中国日报》报道过,贵州黄果树瀑布在贵广高铁开通后的一个月内,吸引了5万多名游
客,其中42.3%选择了高铁,游客人数比上年增加了20%。
图片
过去是景区太远,路途漫长,来回的车程就是二十个小时,分分钟劝退。
而现在年纪大的老人也能出来旅游了。
南广高铁开通后,一对年长夫妇也实现旅游的梦想。
老先生说:“以前老伴身体不是很好,不能坐飞机,也无法长时间乘车,4个小时是她的
极限。现在有了高铁,我们有生之年能一起多走几个地方。”
曾有一名记者亲身体验了南广高铁后,他表示:“以前回南宁,得坐十几个小时大巴,
而且一路颠簸,带着孩子不方便,老婆又晕车。现在好了,3个多小时就能到!”
刀哥还清晰的记得,过去九十年代火车上的座位狭小拥挤,小桌板也不是每个人都有。
但如今的高铁,前后座位距离空间大,可以轻松的走来走去,一般人完全没有腿脚伸展
不开的烦恼。
图片
就连曾经嘲讽我们的老外,对中国高铁也是一顿猛夸。
国外知乎网有个帖子,专门叫“在中国乘坐高铁是什么体验?”
一位小哥说,中国的基础设施远远领先于其他任何发展中国家,甚至是欧洲发达国家。
还夸赞了一番火车站的安检很标准。
图片
还有小哥表示,在中国坐高铁只花了30分钟,费用只有5美元!但在欧洲类似的旅行将花
费40美元!还吐槽荷兰没有高速列车,同样的旅行需要1.5个小时。
刀哥此前去国外旅游,也有同样感受,票价贵、速度慢,没有检票口,不小心错过车之
后要想换票和补票,手续极其麻烦。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世界最长的100条高铁中,其中60条来自中国,前10名更有8席被
中国占据。
图片
(图:华商韬略)
毫不谦虚的说,中国高铁的确是碾压其他国家,这一点毋庸置疑,也不必妄自菲薄。
此前的中国铁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称霸全球;从最初的40公里时速、到60公里
、再到200公里、再到现在的350公里时速,甚至更快......
中国速度正在慢慢刷新世界各国的认知,甚至跑在了国际前端。
而今,中国高铁被泼来冷水,反而是一个善意提醒。
当中国速度提升之后,我们要做的就是攻克技术、死磕产品,继续精益求精地打造这张
中国名片,让它更具有含金量,成为一张绝杀牌。
给高铁降温,不是降低我们对它的好感度,而是正视存在的问题,拿出最好的解决办法
,更好地服务人民,才是一个大国、强国的姿态!
--
FROM 113.102.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