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有人说中国历史或者说整个古代人文思维毁在魏征编写隋书
感觉很有道理,嘴里说以史为鉴,其实就是通过修改历史来达到说教的目的,被后人大规模沿用,不管想法对不对,一律通过扭曲事实来达到说教目的。
--
修改:nirvanals FROM 120.244.232.*
FROM 120.244.232.*
功利性还是源于物资匮乏,中国古代的繁荣基于农业,但是农业在养活那么多人同时,也造成了除粮食(粮食其实也是相对)以外物资匮乏,特别是粮食歉收年,物资就是你死我活的关键,人对于生存的执着靠说教是无法解决的。
不过历史记载,个人认为还有个习惯和方向问题,不能说以前的历史记载没有功利性,但是由于唐太宗的特殊性(身兼夺皇位杀兄逼父的污点和文武双全的英明君主),魏征系统性的搞出了这一套理论并加以冠冕堂皇的的口号(成全唐朝而不顾后世影响),后人把这个想法继承并成为主流思维,在魏征之前,至少这类行为是零星且偷偷摸摸的进行。
【 在 howfar 的大作中提到: 】
: 个人觉得中国人不太关心到底历史中发生过什么, 即历史发生的细节, 而是热衷于定性, 这可能与其功利性有关, 但是不知道功利是结果, 还是初心?
: 你说历史上的那几年到底发生过什么, 没人去研究,敢说清楚, 说的以及据此研究的也是野史. 正史在哪儿放着呢, 一个正史, 一个信史, 简直就说为了量身定制的.
: 历史的不确定性之所以史不确定的, 就是当时的人们各有各的追求. 你说市场经济好, 有人坚持说计划经济更有效, 美国也有共产党, 从思维高度来说, 人群各有追求才是必然的.这才是历史的不确定性.
: ...................
--
修改:nirvanals FROM 120.244.232.*
FROM 120.244.232.*
这方面来说不如《圣经》
【 在 nirvanals 的大作中提到: 】
: 感觉很有道理,嘴里说以史为鉴,其实就是通过修改历史来达到说教的目的,被后人大规模沿用,不管想法对不对,一律通过扭曲事实来达到说教目的。
--
FROM 106.120.201.*
先定性,再找证据支持这个结论
【 在 howfar 的大作中提到: 】
: 个人觉得中国人不太关心到底历史中发生过什么, 即历史发生的细节, 而是热衷于定性, 这可能与其功利性有关, 但是不知道功利是结果, 还是初心?
: 你说历史上的那几年到底发生过什么, 没人去研究,敢说清楚, 说的以及据此研究的也是野史. 正史在那儿放着呢. 一个正史, 一个信史, 简直就说为了量身定制的.
: 历史的不确定性之所以史不确定的, 就是当时的人们各有各的追求. 你说市场经济好, 有人坚持说计划经济更有效, 美国也有共产党, 从思维高度来说, 人群各有追求才是必然的.这才是历史的不确定性.
: ...................
--
FROM 61.237.228.*
道德和规则第一性的争论,主观和客观的视角不同造成了结论的不同,西方容易理解东方,反之很难理解,这是刻在骨子里的,没法改
【 在 howfar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知道,
: 我倾向于觉得中国人天性热爱定性的东西导致的功利性趋向,
: 易经,论语, 道德经, 孙子兵法都是站在定性的高度上的.
: ...................
--
FROM 61.237.228.*
西方有科学对冲,科学的发展创新需要绝对的客观,不然压根没法进步,而西方科学发展的动力又来自于经济型或者说人性对于利益的贪婪,更让人不理解的是,西方宗教和科学现在居然可以最终比较和谐的并存,没有明里暗里斗的你死我活,我想根本在于信仰对于能否战胜对带着真理外衣的对利益贪婪绝望了呗,如果西方只有圣经,现在世界中心估计是东亚或者阿拉伯。
这里我个人有个看法,就是过去我们认为科学精神源于对于真理的追求的说法并不准确,而是人性对于利益的贪婪+某种社会游戏规则(也许这种规则来源于宗教性),让西方人对于科学的执着突破了宗教的束缚。
而且延伸出来,个人认为我们对于西方科学精神的定义是追求真理,迎合国人的思维习惯和喜好,国人需要这种能感动自己的宏大定义,但是这种说法可能导致了我们对于西方科学发展认知的偏差,也导致了我们对西方文化认知的偏差,甚至类似思维,也导致了80年代过度崇拜西方河殇思维的产生,当然也可以说国人的某种认知喜好,很容易导致过度崇拜。
这里举个小例子,网上经常出现一些猫狗爱好者拍的猫狗人性化视频,比如最近看到一个小狗给亲吻小孩然后给小孩盖被子的视频,实际上基本能判断出这类视频就是训练后的摆拍,很多人一定要想方设法甚至不惜造假让大家相信自己的一个结论,然后反过来造就了一群猫狗极端爱好者,其实可以轻易揭露类似行为,但是会有很多人明里暗里对揭露行为表示不满或者不屑,这种行为模式给人感觉有点像是刻在骨子里的一种惯性行为了。
【 在 AutumnNight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方面来说不如《圣经》
:
--
修改:nirvanals FROM 120.244.232.*
FROM 120.244.232.*
第一句就不对
你实验,也是有主观性的,比如密立根就选择过数据
你如果做实验就知道,有些实验动物的数据,你不会选择的,因为他不符合你的模型
当然科学的好处是可以重复,除了个别没法重复的,所以密立根的数据是对的,还好他虽然有选择,但蒙对了
【 在 nirvanals 的大作中提到: 】
: 西方有科学对冲,科学的发展创新需要绝对的客观,不然压根没法进步,而西方科学发展的动力又来自于经济型或者说人性对于利益的贪婪,更让人不理解的是,西方宗教和科学现在居然可以最终比较和谐的并存,没有明里暗里斗的你死我活,我想根本在于信仰对于能否战胜对带着真理外
: 碌亩岳嫣袄肪诉拢绻鞣街挥惺ゾ衷谑澜缰行墓兰剖嵌腔蛘甙⒗
: 这里我个人有个看法,就是过去我们认为科学精神源于对于真理的追求的说法并不准确,而是人性对于利益的贪婪+某种社会游戏规则(也许这种规则来源于宗教性),让西方人对于科学的执着突破了宗教的束缚。
: ...................
--
FROM 219.236.120.183
科学的发展创新需要绝对的客观,说的是科学本身是客观的,至于你用了什么方法,是严谨的推理还是基于严谨的推理+带着一定的猜想去穷举都没问题,即便在穷举过程中侥幸蒙对了,但是对于哪怕蒙对的人,首先必须基于过去的那些已经证明了的客观科学结论,其次也必须基于一些严谨的推理方法去完成大部分工作,然后在一定范围内,有时需要穷举法,穷举法并不是和客观矛盾,而是找到客观的方法之一,找到结果之后,还必须用严谨的实验或者时间去验证结论的正确性,猜想也好,穷举也好,都是为了找到新的科学结论服务的,而且真正验证结论正确性是需要严谨的证明和漫长的时间,只要看懂了自己的成功过程,只会用这个告诫自己科学的客观性,绝对不会偏离客观的道路,如果像你这样总结把方法偶然性凌驾于科学客观性之上,创新只能是持续不下去,除非不停造假骗人。
只能说你自己都没真正理解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这叫跨行容易被忽悠,另外忽悠你的人心中那点小心思都快溢出来了。。。。。。
【 在 defeat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第一句就不对
: 你实验,也是有主观性的,比如密立根就选择过数据
: 你如果做实验就知道,有些实验动物的数据,你不会选择的,因为他不符合你的模型
: ...................
--
FROM 120.244.232.*
笔则笔,削则削
三讳
比魏征早多了
--
FROM 123.121.113.*
很早就发了这个:
达里奥说中国信奉的是历史和哲学,所以历史在中国地位很高。
《旧唐书·魏徵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
然而
我们从历史中学到的教训就是:我们从历史中什么也没有学到。
--英国历史学家Arnold Toynbee
公羊传》认为孔子有其明确的原则,即:为尊者讳耻,为贤者讳过,为亲者讳疾。孔
子的这种“春秋笔法”后来被广泛应用于中国的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
中国的俗语也有云:尽信书(当然包括史书)不如无书。
所以,其实历史被抬高到了一个不该那么高的地位,因为为什么什么讳从2000多年前开
始就是中国写史的指导原则了,所以你觉得那么些煌煌史书到底有多少可信度?
那么,什么才是可信?读圣经,信主耶稣基督,这才是真正正确的信仰,而不是别的什
么历史和哲学。
其实我读圣经,旧约,很有些亲切感,原来人性都是想通的,以色列国犹大国那些历史
,也和中国历史上的很多事情差之不多。但耶稣给了我们正确的道德观念,无需再去拼命读
史找什么道理,不是完全不读不研究,只是不那么重要罢了。
【 在 weisandy 的大作中提到: 】
: 笔则笔,削则削
: 三讳
: 比魏征早多了
: ...................
--
FROM 219.15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