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世上或许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世上或许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余华说“当他人的疼痛成为我自己的疼痛,我就会真正领悟到什么是人生,什么是
写作。我心想,这个世界上可能再也没有比疼痛更容易使人们互相沟通了,因为疼痛的沟通之路是从人们内心深处延伸出来的。所以,我在写下他人的疼痛之时,也写下了自己的疼痛”。针不扎在自己身上,就永远不知道会有多痛;事没落在自己头上,总能轻易的口吐狂言。
世上或许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人的悲欢并不相通”。感同身受作为一种心理感受,是受人的经历、阅历、当下状态等影响的,绝非是单纯的某一方面的影响。生活也并不是 N 次方程式,有数的未知数,有数的次方,而是无数的可能积攒在一起的无数未知。你不是我,我不是你,所以你不可能会懂我,我也没办法去理解你。不同的成长经历,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心境,面对同一件事,感受自然不同。就像 86 年经典电视剧《西游记》中的插曲《庆功天仙曲》。曲调悲喜交加,在天庭上是欢快的节奏,在五指山下确实悲凉的音符。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候听这首曲子,会有不同的收获和感悟。
世上或许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站在父母肩膀上走进高等学府的我,曾几何时嘲笑父母的无知,却不知真正无知的人是我。随着父母的离开,逐渐体会生活的艰辛与不易,才在某一瞬间豁然开朗,理解了父亲的沉默寡言,也理解了母亲的“顽固不化”。父亲的安静是他面对生命挫折的依然安详,仿佛他对这些全然无动于衷,可又让我觉得眼神里有着一丝丝深不可测,或许宁静的后面有着难以形容的忧郁。母亲的执着是她对自己梦想实现坚定不渝的信念,当众多亲朋好友对她的做法出现质疑的声音时,依然能坚持自己的选择,那是面对苦难迷茫中无法言传的坚定。
世上或许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曾经,我们以为难受是可以传达的,于是我们张牙舞爪地表达,试图得到理解,可后来才明白,感同身受,是一件奢侈的事。针扎在你身上,别人是感受不到疼痛的。与其向他人倾诉,不如悲喜自渡。这也是季羡林先生在《悲喜自渡》里想表达的。
世上或许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人生在世,孤独,就是每个人的宿命,我们的喜怒哀乐注定无法被所有人知晓。正如作家莫言所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真正可以对另一个人的伤痛感同身受,你万箭穿心,你痛不欲生,也仅仅是你一个人的事情,别人也许会同情,也许会嗟叹,但永远不会清楚你伤口溃烂到何种境地。”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不容易的,不被理解乃人生常态,只有看清了这一点,我们才能降低对别人的期望,学会做自己的摆渡人。一个真正成熟的人,无论遭遇了什么,早已学会了将哭声调成了静音模式,不再指望别人能够懂自己。
正是因为世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知人不评人,是我们能够做到的善良。但愿我们的善良,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明亮温暖一些。
--
FROM 61.237.229.*
萨特有个出名的论断:他者即地狱。
逻辑的出发点是存在先于本质,也就是说人生来没有所谓的
善恶,也没有本质,人的本质都是后天形成的,每个人的本
质都是通过自己每一次的自由选择和自由行动塑造出来的,
所以每个人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一个人可以自由掌控自
己的生命,哲学上称之为“主体性”。那么,我是主体,意
味着我有主导权,而他者就是客体。
每个人都是主体,谁愿意成为客体?于是,人与人之间就不
可避免的发生着争夺主体性的斗争和冲突。
比如,一个孩子说我要成为一个好孩子,这个好,就是家长
眼中的标准,所以人内心的压力,压抑,焦虑,沮丧,渴求,
欲望,实际上都是他者对主体的内在化。在这个意义上,萨
特才说,他人即地狱。
所以本质上,您讨论的是人的主体性的问题。
【 在 yidegz863 的大作中提到: 】
: 世上或许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余华说“当他人的疼痛成为我自己的疼痛,我就会真正领悟到什么是人生,什么是
: 写作。我心想,这个世界上可能再也没有比疼痛更容易使人们互相沟通了,因为疼痛的沟通之路是从人们内心深处延伸出来的。所以,我在写下他人的疼痛之时,也写下了自己的疼痛”。针不扎在自己身上,就永远不知道会有多痛;事没落在自己头上,总能轻易的口吐狂言。
: 世上或许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人的悲欢并不相通”。感同身受作为一种心理感受,是受人的经历、阅历、当下状态等影响的,绝非是单纯的某一方面的影响。生活也并不是 N 次方程式,有数的未知数,有数的次方,而是无数的可能积攒在一起的无数未知。你不是我
: ...................
--
FROM 115.224.252.*
想知道什么叫感同身受,去找心理咨询师就知道了
心理咨询师就是专门干“共情”这个活儿的
【 在 yidegz863 的大作中提到: 】
: 世上或许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余华说“当他人的疼痛成为我自己的疼痛,我就会真正领悟到什么是人生,什么是
: 写作。我心想,这个世界上可能再也没有比疼痛更容易使人们互相沟通了,因为疼痛的沟通之路是从人们内心深处延伸出来的。所以,我在写下他人的疼痛之时,也写下了自己的疼痛”。针不扎在自己身上,就永远不知道会有多痛;事没落在自己头上,总能轻易的口吐狂言。
: 世上或许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人的悲欢并不相通”。感同身受作为一种心理感受,是受人的经历、阅历、当下状态等影响的,绝非是单纯的某一方面的影响。生活也并不是 N 次方程式,有数的未知数,有数的次方,而是无数的可能积攒在一起的无数未知。你不是我,我不是你,所以你不可能会懂我,我也没办法去理解你。不同的成长经历,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心境,面对同一件事,感受自然不同。就像 86 年经典电视剧《西游记》中的插曲《庆功天仙曲》。曲调悲喜交加,在天庭上是欢快的节奏,在五指山下确实悲凉的音符。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候听这首曲子,会有不同的收获和感悟。
: ...................
--
FROM 111.194.7.*
我们能了解自己, 就一定能与他人共情, 只是意愿和方法的问题.
--
FROM 111.18.36.*
“专业”不能代替人类情感
【 在 maple0 (人类不值得) 的大作中提到: 】
: 想知道什么叫感同身受,去找心理咨询师就知道了
:
: 心理咨询师就是专门干“共情”这个活儿的
:
--
FROM 120.244.130.*
你明白情感是怎么回事的时候,就不觉得他有不可替代性了
【 在 Rachellee000 的大作中提到: 】
: “专业”不能代替人类情感
--
FROM 223.104.40.*
怎么讲?
【 在 maple0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明白情感是怎么回事的时候,就不觉得他有不可替代性了
- 来自 水木说
--
FROM 223.104.155.*
赞同
--
FROM 106.84.188.*
情感实际上就是个信号
简单的说,就是当你得到你想要的东西的时候,你就高兴,你失去你想要的东西的时候,你就会有一堆负面的情绪
人想要的东西一般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房子,车,女人,孩子,更高的社会地位这些,他们也都对应着人自己某方面的生存需要
所以,出现某方面的情感信号,就表明这个人某方面的缺失,仅此而已,没必要太神话情感的地位
当然,该了解自身情感还是要了解的,这有助于我们认识自己
【 在 pabkyh 的大作中提到: 】
: 怎么讲?
:
: - 来自 水木说
--
FROM 111.194.7.*
了解了有啥用
【 在 maple0 的大作中提到: 】
: 情感实际上就是个信号
: 简单的说,就是当你得到你想要的东西的时候,你就高兴,你失去你想要的东西的时候,你就会有一堆负面的情绪
: 人想要的东西一般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房子,车,女人,孩子,更高的社会地位这些...
- 来自 水木说
--
FROM 39.144.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