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转载)
别扯,
人家没说错
孔子就是long断了丧葬
而且是业界标准。
否则你以为三千弟子乌泱乌泱的
周游列国,车马费都不少。
但这3000弟子如果是给人治丧
排面一下拉满。
因为这是当时最大的肥差,
时人把大半身家用来办后事一点不奇怪
越是大户越讲究。
你也别觉得这是下酒流
当时算是高大上行当
类似现在的互联网新贵。
【 在 pencirl 的大作中提到: 】
: 孔子从粮仓放牧小官做到大司寇,司寇你知道什么意思不?管刑狱的,抓盗贼的。就类似后世的刑部尚书
: 不是你说的什么丧葬业大祭司
:
--
FROM 117.147.105.*
有人认为是第一个用俑替换人的都是故意歪曲孔子的意思,孔子只是说第一个用俑陪葬的人,并未在该话中讨论殉人。孔子怒骂第一个用俑陪葬的人没有后代,如果我们猜想孔子对殉人的态度,那就是更为厌恶。综合其来源战国·孟轲《孟子·梁惠王上》的前后文,皆是爱人而恶恶政的意思。
--
FROM 111.30.252.*
re
【 在 minotaurk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的想法和他们都不同。我们知道孔子主张仁,仁者爱人,孔子是不赞成殉葬的。考古也证明俑是后于殉葬出现的。当初为什么会用俑呢?我认为不会是后人不忍心了,因为古人事死如事生,别人都大操大办,你搞出俑来糊弄死人,首先在朋友圈里面面子就丢光了,另外三大姑八大姨都会跳出来挑理啊。首先要知道,古代的奴隶是主人的财产,一般情况下(除了战争年代)是很值钱的,地位相当并超过主百姓家里的大牲口。想想虽然百姓可以杀牛杀马,但平时还得悠着点使唤,半夜喂个草什么,生怕得病,因为值钱啊。我手里有一本古罗马奴隶经济史也说明了这一点,前期罗马战争胜利多,奴隶低贱;后期罗马战争胜利少了,奴隶来源少了,于是奴隶待遇大幅好转,因为价格贵了。
: 回到周朝那时候,第一个用俑的,想必是经济支撑不下去了。普通诸侯玩殉葬,用的奴隶要么去买,买不起就用自家的,这么不仁的事情肯定有撑不下去那一天。奴隶反抗逃亡,家族败落,到后来定然没有人给自己祭祀了,因为凑不出祭祀用的奴隶了。你加大领地的剥削好去买奴隶也不行,领地的平民势必逃跑到其他人那里去了,那时还没有暂住证户籍派出所之类呢。所以迫不得已,采用了俑的办法啊,这都是被逼的啊。改革也都是被逼的啊。所以孔子的意思就是,第一个做俑的,一定是因为子孙衰败了吧。
: 这样孟子的话也很通顺地理解了。孟子前面说君王率兽食人,必然会导致子孙衰败,结果就跟做俑的一样,是因为不仁的那套玩不下去了啊。
--
FROM 117.147.105.*
分析的挺好
但语法和上下文都说不通
曰:“庖有肥肉,廐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因为甬象人而用以殉葬 是不仁
所以 让民饿死是更大的不仁
【 在 minotaurk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的想法和他们都不同。我们知道孔子主张仁,仁者爱人,孔子是不赞成殉葬的。考古也证明俑是后于殉葬出现的。当初为什么会用俑呢?我认为不会是后人不忍心了,因为古人事死如事生,别人都大操大办,你搞出俑来糊弄死人,首先在朋友圈里面面子就丢光了,另外三大姑八大姨都会
: 隼刺衾戆 J紫纫溃糯呐ナ侵魅说牟撇话闱榭鱿(除了战争年代)是很值钱的,地位相当并超过主百姓家里的大牲口。想想虽然百姓可以杀牛杀马,但平时还得悠着点使唤,半夜喂个草什么,生怕得病,因为值钱啊。我手里有一本古罗马奴隶经济史也说明了这一点,前期罗
: 马战争胜利多,奴隶低贱;后期罗马战争胜利少了,奴隶来源少了,于是奴隶待遇大幅好转,因为价格贵了。
: ...................
--
FROM 222.129.0.*
学习了
【 在 minotaurk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的想法和他们都不同。我们知道孔子主张仁,仁者爱人,孔子是不赞成殉葬的。考古也证明俑是后于殉葬出现的。当初为什么会用俑呢?我认为不会是后人不忍心了,因为古人事死如事生,别人都大操大办,你搞出俑来糊弄死人,首先在朋友圈里面面子就丢光了,另外三大姑八大姨都会
: 隼刺衾戆 J紫纫溃糯呐ナ侵魅说牟撇话闱榭鱿(除了战争年代)是很值钱的,地位相当并超过主百姓家里的大牲口。想想虽然百姓可以杀牛杀马,但平时还得悠着点使唤,半夜喂个草什么,生怕得病,因为值钱啊。我手里有一本古罗马奴隶经济史也说明了这一点,前期罗
: 马战争胜利多,奴隶低贱;后期罗马战争胜利少了,奴隶来源少了,于是奴隶待遇大幅好转,因为价格贵了。
: ...................
--
FROM 136.56.15.*
--
FROM 114.246.109.*
我感觉是反对人殉的。估计是有人开始用人俑了,但有人认为用人俑是欺骗祖先或神灵,没有效果。孔子就问:最先使用人俑祭祀的,难道没有后代了吗?以此来反驳人俑无用的言论。
【 在 luoxiaod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无后乎,到底是什么意思?
发自「快看水母 于 VER-AN00」
--
FROM 36.149.122.*
用“俑”代替真人是进步,据说孔子是商朝贵族后代,他在《论语》『3.14』里云过“子曰:「周監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讲公道话。在“『7.5』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孔子对周文化非常赞美,更人道。孔子思想以外“礼”内仁为核心。
但孔子也有失算,他在『2.23』云:“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俗云“世事如棋局局新”,没料到三百年以后被弃仁绝义行大一统暴政的秦替代。
【 在 luoxiaod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发信人: gadfly2012 (gadfly2012), 信区: NewExpress
: 标 题: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ue Oct 8 23:35:35 2024), 站内
: ...................
--
修改:chunzai FROM 117.143.147.*
FROM 117.143.147.*
有啥难理解的。这又不像论语,冷不丁一句让你猜。
孟子这个有上下文。就是率兽食人。后来鲁迅等说的吃人的旧社会,其实说的都是差不多的意思。再放大点,从这个段落往前看孟子对梁惠王说的意思,就是行仁政,让人民用脚投票。吸引人才的政治认同感,自发跑到生活好政治好的魏国来。
另外,古代文字载体是简帛,所以意思到了就行了。做为聪明人应该是一点就透,再多都是废话。就好比考上清北的,真的是靠记忆力好和学习勤奋吗?非也。高中那点东西你都要学得这么吃力,那还得了。其实说白了就是掌握思路规律和方法。好比一元三次方程求根公式,聪明人只要有人告诉你最终公式是两个根式的和,他就知道怎么推导了,缺的就是这一层窗户纸。笨人就只会死记具体推导过程。结果是过了几十年,聪明人仍然知道怎么推导这个公式,但笨人已经忘的差不多了。把这个换到古代,就是古人画个示意图,推导过程略,后人看不明白更可能是自己的问题。
【 在 lsnirvana 的大作中提到: 】
: 问题就在于,既然阅读理解,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就是现在讨论的核心问题,正是因为对这个理解不确定,对于我们理解整段话细节有影响。
--
FROM 113.5.161.*
商超到现在多久了,人头骨还能被保留吗? 挖出来的,都是假的吧?
【 在 luoxiaod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NewExpress 讨论区 】
: 发信人: gadfly2012 (gadfly2012), 信区: NewExpress
: 标 题: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ue Oct 8 23:35:35 2024), 站内
: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1 Pro」
--
FROM 117.13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