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二月河的雍正篇里面,有个很荒谬的错误
说当时谣传老四改了诏书,将“传位十四子”的“十”添了一下变成“于”, 所以成了“传位于四子”。
二月河这么牛的文人,怎么可能不知道那时候的“于”是写作“於”的?
如果这个谣传也是二月河从古籍中借来的,那就更夸张了,因为不可能有这样睁眼说瞎话,
就算大部分古人不识字,也不至于荒谬到这个地步。
--
FROM 14.154.36.*
不贾张冠李戴,东拉西扯,二月河的小说买来看看花不了几个钱
【 在 isk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当时谣传老四改了诏书,将“传位十四子”的“十”添了一下变成“于”,所以成了“传位于四子”。
: 二月河这么牛的文人,怎么可能不知道那时候的“于”是写作“於”的?
: 如果这个谣传也是二月河从古籍中借来的,...
- 来自 水木说
--
FROM 39.144.158.*
里面没有这个情节呀
【 在 isk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当时谣传老四改了诏书,将“传位十四子”的“十”添了一下变成“于”, 所以成了“传位于四子”。
: 二月河这么牛的文人,怎么可能不知道那时候的“于”是写作“於”的?
: 如果这个谣传也是二月河从古籍中借来的,那就更夸张了,因为不可能有这样睁眼说瞎话,
: ...................
--
FROM 61.148.243.*
雍正篇 第四十六回 忧烹狗将军生异心 惊谜札钦差遭毒手
汪景祺见年羹尧只是摇头不语,知道没有击中要害,因不言声起身,至案前援笔写了几个字,道:“大将军,你抬头看!这是大行皇帝遗诏原文!”
传位十四子
正发怔时,汪景祺执笔在“十”字上添了两笔,成了:
传位于四子
“这就是真谛所在!”汪景祺口气咬金断玉,“隆科多的‘功’,隆科多的‘罪’皆在于此!”他咯咯一笑撕掉了纸条:“他是什么‘皇上’?欺天欺地欺祖宗,地地道道的篡位奸雄!十四爷,才是真正的大清之主!这样的人,上天怎么会助他?群臣怎么会拥他?你也是熟读史籍的,前代年号带‘正’字的,金海陵王的‘正隆’,金哀宗的‘正大’,元顺帝的‘至正’,明武宗的‘正德’,哪一个是好东西?就‘正’字而言,是‘王心乱’之象,又可拆为‘一止’之象。你此举正为顺天应人,挽救大清,这是天底下最光明最堂皇的伟业,又何虑身后之名?”
这番话义正词严天衣无缝,加上灵机一动编出的篡诏谎言,从汪景祺这张如簧之舌直述而出,真有洞穿七札之效,年羹尧脸色由红到白,转而铁青,忽然两腿一软,颓然落座,双手掩面,喃喃自语:“这些话我不信……这事太大,让我想想,想想……”
【 在 dagger 的大作中提到: 】
: 里面没有这个情节呀
--
FROM 14.127.15.*
二月河是大师级的人物,再怎么受毒害,也不至于这点常识都没有。
还以讹传讹就不对了。
【 在 jiangxw 的大作中提到: 】
: 二月河受残体字文化的毒害比较深?
--
FROM 14.127.15.*
吃饱了撑得
你看看贾士芳的几段
就会觉得相比之下,还是传位十四子逻辑严密了
--
FROM 123.118.119.*
贾士芳本来就以鬼神论去写的,
传位谣言是睁眼说瞎话。
【 在 Pighead 的大作中提到: 】
: 吃饱了撑得
: 你看看贾士芳的几段
: 就会觉得相比之下,还是传位十四子逻辑严密了
--
FROM 14.127.15.*
这是当年大义觉迷录里的记述,是记载的老八老九门人造谣,雍正还驳斥来着,不是二月河自己编出来的
【 在 isk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当时谣传老四改了诏书,将“传位十四子”的“十”添了一下变成“于”,所以成了“传位于四子”。
: 二月河这么牛的文人,怎么可能不知道那时候的“于”是写作“於”的?
: 如果这个谣传也是二月河从古籍中借来的,...
- 来自 水木说
--
FROM 223.104.41.*
我的问题是,雍正那时候就有简体于字?
【 在 meisen (老梅)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是当年大义觉迷录里的记述,是记载的老八老九门人造谣,雍正还驳斥来着,不是二月河自己编出来的
:
: 【 在 isk 的大作中提到: 】
: : 说当时谣传老四改了诏书,将“传位十四子”的“十”添了一下变成“于”,所以成了“传位于四子”。
--
FROM 119.123.198.*
于写作两横一竖,那是打从周朝就开始的
毛公鼎上就有这字,就这么写的,哪来的简体于字?
古代于和於是两个字,也不太同音,但是经常通用
以下摘自雍正他爹的字典:
【博雅】於,于也。○按《說文》于訓於也,蓋于於古通用。凡經典語辭皆作于。
【 在 isk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的问题是,雍正那时候就有简体于字?
--
FROM 123.12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