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引言部分罗列的案例呈现每个人都似曾相识,比如:“为什么我们明明不喜欢某个人,却对他提出的要求无法拒绝?”;“为什么当自杀事件被广为报到时,报道所覆盖地区的自杀事件反而增多了?”;“在审讯嫌疑犯的过程中,为什么好警察/坏警察这套手法能够奏效?”;“为什么面值一元的错版货币,其价值超出了面值的几百倍?”。
书一开始就有个《影响力水平测试》,作为一个得了6分的人,踏实的把各章看完之后感慨:“城市套路深”!
互惠原理。想到偶最近牙齿例行检查,美腻的销售MM大方的免了一笔费用,并表示希望偶能发帖,以截图换取礼品。礼品非偶所欲,不过怎么着都觉得她的要求无法拒绝。看完这章后恍然大悟,原因就在于“互惠原理”:“一个人硬塞给我们一些好处,就能触发我们的亏欠感。”更甚的是“倘若有人对我们让了步,我们便觉得有义务也退让一步”(拒绝—后撤术),也就意味着, 一个人可以巧妙的通过“先提大要求----被拒绝,再提小要求----被接受”这种策略,顺利的实现了他本来的“小要求”。咱大中国也有“吃人嘴软,拿人手短”的古训,可见这招之灵。见招拆招,如何拒绝?答案是:如果初衷是善意的,就接受。如果是诡计,那便识破它,然后收下好处,礼貌的道谢说再见。
承诺和一致。这是个可怕的让人顺从的套路。鉴于“人人都有一种言行一致的愿望”,经过艰难选择决定某事后,“我们所有人都会一次次欺骗自己,以便在做出选择之后坚信自己做的没错。”,这可以解释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后,人们会不断的寻找理由开解自己,因为它是懒人最爱,可以避免思前想后的恼人折磨了。玩具卖家当然会利用这个弱点,玩起圣诞节前买不到、之后却疯狂宣传和打折的把戏。这个原理的可怕之一在于:如果你同意了琐碎的小请求,那么自我认知就会告诉你,可以接受它更大的或者是不相关的其他请求。看样子,下次我可以虐一下帮助过偶的乡亲们,给我更多的帮助吧。哇咔咔;可怕之二在于:如果把承诺写下来,则他“当众选择了一种立场,他便会产生维持它的动机,因为这样才能显得前后一致”,参见大领导的签字仪式;可怕之三在于:“为一个承诺付出的努力越多,它对承诺者的影响也就越大”、“费尽周折才得到的某样东西,比轻轻松松就得到的人,对这件东西往往更为珍视”,可以解释即使要经历生死考验,也纷纷加入“兄弟会”,亦或者是抢来的媳妇更珍惜。可怕之四在于“低抛球”的套路:“先给人一个甜头,诱使人作出有利的购买决定。而后,等决定做好了,交易还没有最终拍板,卖方巧妙的取消了最初的甜头”,房产中介的惯用手段。当然手段随心,也可以用在好的地方。见招拆招,如何拒绝?答案是:捕捉自己的内心感受,如果没有那个“甜头”,我还会这样做吗?然后果断的Follow your heart就可以了。
社会认同。是一个有意思的套路。喜剧视频背景的“罐头”笑声是一个例子,类似的还有鼓掌专员。这个套路的原理在于“在判断何为正确时,我们会根据别人的意见行事”。书中有一个邪教的例子,耐人寻味。某邪教及教众宣扬某日为末日,偏偏苦等未来,可是教众非但没有迷途知返,反而从内部保密到对外大肆宣扬教义。原因是什么呢?作者分析原因:“认为一种想法正确的人越多,持有这种想法的人就越觉得它正确。…只要能够说服别人,自己也必然信服。”这套路同《反洗脑》所说的“效度效应”。这个套路也告诫我们:如果因为意外需要求助,一定要指定某一个陌生人来帮忙,而不是漫无目的的呼救。因为漫无目的的呼救会给旁观者带来不确定性,反而会导致他们不来帮助。本文第一段的例子:为什么当自杀事件被广为报到时,报道所覆盖地区的自杀事件反而增多了?在这一章得到解答:“社会认同原理的一个病态特征就是:这些人根据其他陷入困境的人如何行动,决定自己该怎么做。”以后报道自杀或者暴力的新闻,要谨慎了。见招拆招,如何拒绝?答案是:面对明显是伪造的社会证据,我们只要多保持一点警惕感,就能很好地保护自己了。下次见到前面几个车变道,不要盲目的也跟着变道了。
喜好。这个反映在《影响力水平测试》中的一道题:“人们对政治竞选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结果表明,最有可能赢得胜利的候选人是? 答案:外表最有吸引力的候选人”我喜欢你的理由可以有:外表魅力;相似性;恭维;接触与合作(为同一目标而奋斗的氛围,以团队为导向缓解敌对状态,这个可以解答好警察/坏警察的做法)。当然,商家们利用这一点的伎俩也是千奇百怪,最常见的比如用扮演伟人的演员做广告。也不多列举了。见招拆招,如何拒绝?答案是:注意使用的时机。大部分可以听之任之,顺其自然,只不过要当心它们带来的过度好感就行。一旦有过度,立刻拉响警报,唤出防御机制。可以理解为什么富豪都是包养美女,谨慎娶回家了吧。
权威。“很多情况下,只要有正统的权威说了话,其他本来应该考虑的事情就变得不相关了。”这个很容易理解,闪亮的头衔、光鲜的衣着、再配上些身份标志(汽车或珠宝),看起来像权威的,也可能是骗子。见招拆招,如何拒绝?答案是:提前做好心理准备。问两个问题:1)这个权威是真正的专家么?2)权威的资格,以及这些资格是否跟眼前的主题相关,或者他说的是真话么?提高警惕,别被带沟里去。
稀缺。这个也容易理解。错版货币之所以贵,就在于“倘若瑕疵把一样东西变得稀缺了,垃圾也能化身为值钱的宝贝。”,而且失去一样东西的恐惧,比得到它的渴望,更能激发人们的行动力。“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也是这个原理的产物。见招拆招,如何拒绝?答案是:第一提醒自己,说不定有人在玩弄稀缺手法,必须谨慎行事,平静下来,重拾理性的眼光;第二,问问自己,为什么我们想要那件东西。
城市套路深,还是做一个不那么顺从的村姑比较好。
--
修改:waterlily3 FROM 123.113.109.*
FROM 123.11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