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忙忙碌碌,加之又荒废了一些光阴,大书未开,只得抽了本薄薄的来凑数。映衬着书中的女科学家,一次历程里偶尔得知帝都某所高校(非文科院校)的女生数量是男生的两倍,看来明日之星前途可期。
本书包括两篇自传,第一篇是居里夫人写自己,一篇是居里夫人写老公。明显看出来,对自己极尽谦虚,对老公极尽推崇。心理学家说一个人的成年藏在她/他的童年里,老话也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的未来职业方向更多时候也受家庭的耳濡目染。玛丽居里和皮埃尔居里都出身于教师家庭,这貌似是最有利于成为科学家的背景。因为是自传,没有歌颂自己的美德,真实的描述了对祖国波兰的爱,对科研的执着,以及同皮埃尔伉俪情深。特别是皮埃尔在因车祸去世后的情感历程,在科研遇到阻力时候的心理纠结,更显真实。
居里夫妇的“职称”历程可谓艰辛,而原因也在于他的“傲骨”,对名头的婉拒。对科学发现,他们的原则是“一向是拒绝从自己的科学发现中获取任何物质利益的”,也是因为他们把提取镭的方法详细公布,才帮助了镭工业的推广。名气、科研成果和经济效益,一个教授或者科研者如何取舍,对错无可置评,高下只能时光考验。不过,时下,还是少一点官员型学者,多来点真材实料的科研型学者的好。自身愚钝,看到身边的聪明者浪费自己的智商,真真是扼腕叹息。多思考,少刷视频,共勉!
--
修改:waterlily3 FROM 61.51.57.*
FROM 61.51.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