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续笔 书籍之厄》:
梁元帝在江陵,蓄古今圖書十四萬卷,將亡之
夕盡焚之。
隋嘉則殿有書三十七萬卷,唐平王世充,得其舊
書於東都,浮舟泝河,盡覆於砥柱。
貞觀、開元募借繕寫,兩都各聚書四部。祿山之
亂,尺簡不藏。
代宗、文宗時,複行搜采,分藏於十二庫。黃巢
之亂,存者蓋勘。昭宗又于諸道求訪,及徒洛陽,蕩
然無遺。
今人觀漢、隋、唐《經藉·藝文志》,未嘗不茫然
太息也。晁以道記本朝王文康初相周世宗,多有唐舊書,
今其子孫不知何在。
李文正所藏既富,而且辟學館以延學士大夫,不待
見主人而下馬直入讀書。供牢餼以給其日力,與眾共利
之。今其家僅有敗屋數楹而書不知何在也!
宋宣獻家兼有畢文簡、楊文莊二家之書,其富蓋有
王府不及者。元符中,一夕災為灰燼。
以道自謂家五世於茲,雖不敢與宋氏爭多,而校讎
是正,未肯自遜。政和甲午之冬,火亦告譴。
唯劉壯輿家于廬山之陽,自其祖凝之以來,遺子孫
者唯圖書也,其書與七澤俱富矣。於是為作記。今劉氏
之在廬山者不聞其人,則所謂藏書殆亦羽化。乃知自古
到今,神物亦于斯文為靳靳也。宣和殿、太清樓、龍圖
閣禦府所儲,靖康蕩析之餘,盡歸於燕,置之秘書省,
乃有幸而得存者焉。
始皇大一统集民间图书于阿房,被项羽火之,毁于一旦。不如散在诸国,反不失盡,亦不致被后世窜改。明之《永乐大典》不如流于民間,可免毁于战火恶运。
--
修改:chunzai FROM 117.143.137.*
FROM 117.143.137.*